「國際橋牌社」電視劇 探討台灣民主化歷程
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美劇白宮風雲以及紙牌屋,以政治為主題,南韓近年來也有多部電影講述民主化的近代史。反觀台灣,1987年解嚴後,歷經三次政黨輪替,民主轉型,卻還沒有任何影視作品講述台灣民主化的過程。籌備四年,台灣第一部政治電視劇「國際橋牌社」今天開鏡,團隊期望透過真實的歷史背景、虛構的小人物,拼湊出台灣民主化的藍圖。
隨扈繃緊神經高度戒備,總統抵達記者會現場,才上台,就有民眾高聲陳情。
突如其來的抗議,其實是「國際橋牌社」開鏡儀式前,特別安排的狀況劇。
國際橋牌社導演 李志薔表示,「衝撞進步然後一步一步,變成民主改革,然後可以慢慢慢慢,走到現在這樣台灣比較開放自由的一個新社會。」
民主自由的進程,有人不了解, 甚至一無所知,「國際橋牌社」要挑戰台灣少見的政治題材,試圖拚湊出民主化籃圖,第一季鎖定90年代初期民主轉型關鍵期,團隊爬梳上千萬份文件,進行田野調查,要盡量貼近還原當時情況。
「國際橋牌社」監製 馮賢賢說,「譬如說我們看美國的政治戲,我們都看得津津有味,怎麼會說看自己的沒有共鳴,除非沒拍好,我們的挑戰就是要把它拍好。」
監製馮賢賢說,台灣民主化的故事太精彩,但無形中對政治的恐懼,中國對影視圈的潛規則,才會一直沒人敢碰、想拍。
文化部長 鄭麗君表示,「民主台灣我們在這裡,自由拍攝政治劇,不論怎麼拍都不會被下架,對不對?」
團隊目前已和Netflix談妥,預計年底播出第一季,第一季八千萬預算,雖有文化部三千萬補助,還得籌措資金,若要拍八季,需要更多資注,文化部長鄭麗君當場允諾盡可能給協助,希望這部電視劇,讓國際看到民主台灣。
隨扈繃緊神經高度戒備,總統抵達記者會現場,才上台,就有民眾高聲陳情。
突如其來的抗議,其實是「國際橋牌社」開鏡儀式前,特別安排的狀況劇。
國際橋牌社導演 李志薔表示,「衝撞進步然後一步一步,變成民主改革,然後可以慢慢慢慢,走到現在這樣台灣比較開放自由的一個新社會。」
民主自由的進程,有人不了解, 甚至一無所知,「國際橋牌社」要挑戰台灣少見的政治題材,試圖拚湊出民主化籃圖,第一季鎖定90年代初期民主轉型關鍵期,團隊爬梳上千萬份文件,進行田野調查,要盡量貼近還原當時情況。
「國際橋牌社」監製 馮賢賢說,「譬如說我們看美國的政治戲,我們都看得津津有味,怎麼會說看自己的沒有共鳴,除非沒拍好,我們的挑戰就是要把它拍好。」
監製馮賢賢說,台灣民主化的故事太精彩,但無形中對政治的恐懼,中國對影視圈的潛規則,才會一直沒人敢碰、想拍。
文化部長 鄭麗君表示,「民主台灣我們在這裡,自由拍攝政治劇,不論怎麼拍都不會被下架,對不對?」
團隊目前已和Netflix談妥,預計年底播出第一季,第一季八千萬預算,雖有文化部三千萬補助,還得籌措資金,若要拍八季,需要更多資注,文化部長鄭麗君當場允諾盡可能給協助,希望這部電視劇,讓國際看到民主台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