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時3年整修 近百年中央書局今重新開幕
邱植培 彭煥羣 / 台中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台中市老字號的中央書局在1927年創立,是日治時期台灣最大的漢語書店,在1998年結束營業。後來經過各界搶救,歷時三年的整修在18日正式重新開幕,文化部長李永得、台中市長盧秀燕等人也都到場參加開幕典禮。
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,「(中央書局)它毫無疑問是台灣非常重要的文化地景,那麼當然這個中央書局在過去將近100年的時間,歷經了很多不同的命運,最後呢我今天要特別感謝我們民間的企業,願意用私人的資金把它買下來,然後重新開張,然後承襲過去啟蒙時代,對於文化藝術音樂等等方面的教育推廣的功能,這樣的方式來經營,我特別要表示感謝。」
中央書局的前身是由台灣文化協會成員設立的「中央俱樂部」,後來改為中央書局,成為台中地區啟蒙文化的重要角色。現址是在二戰結束之後於1948年重新開幕,但近年因不堪虧損結束營業,多方易主後,有時還成為特賣場,讓文化界人士相當不捨。
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,「(中央書局)它毫無疑問是台灣非常重要的文化地景,那麼當然這個中央書局在過去將近100年的時間,歷經了很多不同的命運,最後呢我今天要特別感謝我們民間的企業,願意用私人的資金把它買下來,然後重新開張,然後承襲過去啟蒙時代,對於文化藝術音樂等等方面的教育推廣的功能,這樣的方式來經營,我特別要表示感謝。」
中央書局的前身是由台灣文化協會成員設立的「中央俱樂部」,後來改為中央書局,成為台中地區啟蒙文化的重要角色。現址是在二戰結束之後於1948年重新開幕,但近年因不堪虧損結束營業,多方易主後,有時還成為特賣場,讓文化界人士相當不捨。
中央書局代表人張杏如表示,「在那個時間點把它放下不管,於心不忍,但是如果走下去,我也知道這條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路,而且很多人也說,這個時間是一個做書局的時間嗎?」
最後在各界奔走搶救後,去年11月重新開放試營運,現在中央書局正式重生,未來的營運模式將與一般書店做出區隔,除了融合多元書籍和飲食文化空間,也將定位為以展覽及企劃為核心的書店,讓老書店能結合新舊文化繼續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