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及首度舉辦防衛與軍事工業展,共有316家國防相關產業的業者參加。除了提供國際軍火商新的交流平台,主辦的埃及也有意藉此,吸收各國的高科技,建立自主國防工業體系。 從法國製的最新型戰機,到槍械與手榴彈等士兵的個人裝備,大大小小的武器系統都吸引不少參觀者的目光。雖然這項展覽不開放給一般民眾入場,但也吸引了上萬名相關產業的業者和軍方代表。 埃及最大報之一的金字塔報分析指出,一般的軍備展覽,就是匯集各國軍火商展示產品,然後吸引買家簽約下單。但這次埃及首度舉辦的軍備展,更是讓有能力生產軍備的國家,藉著這個平台進行交流。 埃及軍備發展部部長艾瑟表示:「這個展覽展現了我國的國力。能辦軍備展代表國家發展到某一程度。我國產的軍備已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。」 冷戰時代的埃及,雖然走的是所謂不結盟國家路線,但軍事上和前蘇聯密切合作,從陸海空軍的裝備就可以看出來。不過進入後冷戰時代,埃及開始向西方靠攏,軍事強人塞西穩定掌權以來,更因為受到歐美支持,歐美製的軍備大量進入埃及軍中。 近年來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兩艘由法國海軍造船廠建造,分別以納瑟和沙達特兩位已故總統命名的直升機母艦,讓埃及成為第一個擁有海上空中武力的中東國家。當然,法國最新型的飆風戰機,德國製的潛艦,都大大提升了埃及的海空軍戰力。不過,埃及的企圖心不只於此。 艾瑟說:「我們多年來建立了高效率的生產線,和國際大廠合作建立自主生產能力。我們合作的主要企業來自歐洲、美國,還有俄羅斯、中國與韓國。我們吸收新科技以生產高品質的產品,並加入全球市場來競爭。」 除了提高自身陸海空軍戰力,以及國防工業實力,首度舉辦這場軍備展的另一層意義就是,埃及已經有足夠的能力舉案大型國際活動,也有足夠的影響力,吸引全球主要國家共聚一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