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0名學界學者加入反核連署
林靜梅 莊志成 / 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擁核團體發起「以核養綠」公投,不過有反核的學者發起連署,今天公布有五百多位學界人士加入連署,有學者指出,解決空汙不一定要靠核能,而擁護核能公投黃士修強調,這些學者無法代表多數民意。
在手板上簽名,來自北中南的學者,表態不支持第16案「以核養綠」公投,台大教授陳文山認為,台灣的核電廠蓋在人口密集區,而且距離活動斷層甚至只有八公里,四座核電廠所在地都潛藏危機。
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,「其實台灣到處都是有活動斷層,所以根本是不太適合去有一個這麼多這麼密集的核電廠?而且核電廠只要存在一天,我們的安全性就會有疑慮。」
而一向主張台灣應更致力使用天然氣發電減碳的學者莊秉潔指出,要改善空汙有太多其他選項,包括增加燃氣機組、透過電力調度,不一定要靠核電,他模擬萬一福島核災的規模,就發生在北台灣,後果不堪設想。
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 莊秉潔說,「311那天如果在核四也發生福島等級的核災的話,整個北部八百萬人口居住的一個地方,大概要二十年不能住人
學界發起不同意以核養綠公投的連署,短短幾天獲得559位學者連署,但公投領銜人黃士修重砲回擊,批評這些人不足以代表主流民意。
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說,「想要用區區五百多個學者來代表幾萬名學者的意見,甚至想要凌駕三十萬份連署的意志,我真的勸這一些為政治服務的學者,放棄這件事情吧!」
反核學者強調,力挺非核減碳,是因為若台灣繼續過度依賴核電,不思能源轉型,恐怕更難以提升台灣面對氣候變遷與空汙治理的能力。
在手板上簽名,來自北中南的學者,表態不支持第16案「以核養綠」公投,台大教授陳文山認為,台灣的核電廠蓋在人口密集區,而且距離活動斷層甚至只有八公里,四座核電廠所在地都潛藏危機。
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,「其實台灣到處都是有活動斷層,所以根本是不太適合去有一個這麼多這麼密集的核電廠?而且核電廠只要存在一天,我們的安全性就會有疑慮。」
而一向主張台灣應更致力使用天然氣發電減碳的學者莊秉潔指出,要改善空汙有太多其他選項,包括增加燃氣機組、透過電力調度,不一定要靠核電,他模擬萬一福島核災的規模,就發生在北台灣,後果不堪設想。
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 莊秉潔說,「311那天如果在核四也發生福島等級的核災的話,整個北部八百萬人口居住的一個地方,大概要二十年不能住人
學界發起不同意以核養綠公投的連署,短短幾天獲得559位學者連署,但公投領銜人黃士修重砲回擊,批評這些人不足以代表主流民意。
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說,「想要用區區五百多個學者來代表幾萬名學者的意見,甚至想要凌駕三十萬份連署的意志,我真的勸這一些為政治服務的學者,放棄這件事情吧!」
反核學者強調,力挺非核減碳,是因為若台灣繼續過度依賴核電,不思能源轉型,恐怕更難以提升台灣面對氣候變遷與空汙治理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