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建逾50年 北市南機場都更簽約

位在台北市中華路、西藏路口的南機場公寓,興建至今超過五十年,建物老舊、產權複雜,而且違建林立,南機場都更案今天終於邁出一大步,舉行都更簽約。目前343戶有九成同意,有住戶希望,提高容積獎勵。由住戶成立的更新會也呼籲,降低市府公有分回七成的比例,提升住戶權益和都更意願。

推開門,進到蔡老先生位在萬華南機場屋裡,8坪大空間,廚房、客廳和浴廁,全在同一個空間,隨著屋齡達50年,居住品質堪憂。

住戶蔡先生表示,「面積放大一點給我們,如果要兩代同堂住的話,那我們老的不是要去當街友嗎?」

北市府推動南機場公辦都更,總算和住戶自組更新會簽約,邁出都更第一步,首期都更343戶,約9成同意,還有1成要努力,目前每戶平均約8到10坪空間,居民更關心都更後,有更好的生活空間。住戶曾女士期待,「起碼15坪或是多一點點。」也有住戶林先生認為,25到30坪才是理想空間。

南機場首期都更案,土地權近80%私有、近14%國有、市有地佔6%,住戶成立的都市更新會,希望市府提高法定1.5倍容積獎勵,也建議專案處理降低公有分回7成比例,以提升住戶權益和都更意願。

南機場都市更新會理事長吳飛鴻指出,「坪數已經很小,蓋了以後要再回饋市政府。」吳飛鴻期望,能夠降低市政府再回饋。

嶄新的大樓模型,外部仍保留南機場迴旋樓梯設計,市府強調,南機場臨近萬大線,具大眾運輸導向開發TOD政策效益,實有望提高容積,但增加的部分得回歸公益,例如供社會住宅使用。

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指出,「沒有問題的是1.5(容積獎勵),那其餘要往上加的話,我相信我們會有一些新的措施,譬如說它在這個地方是跟TOD在一起,跟捷運系統在一起,所以我們是有信心。」

南機場都更第一期已經簽約,目標2年後動工,但接下來包括估價、權利變換計畫、駐點溝通、金融貸款協助,挑戰仍然不少。
 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