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貨運駕駛猝逝 職安署未認過勞家屬抗議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一名山隆通運的呂姓駕駛,去年3月工作中因為出血性腦中風死亡,職安署初步調查結果,認定駕駛工時的計算沒有達到過勞要件。家屬不滿,今天出面控訴職安署,調查過程只採信雇主提供的工時資料,忽視家屬說明。勞工團體更質疑,可能有許多勞工案件,因為職安署調查不公,而被做掉,職安署回應,調查絕對沒有偏袒。

呂姓駕駛的妻子在記者會上說,去年3月,山隆通運的呂姓駕駛在工作中,因為出血性腦中風死亡,讓一家失去支柱,但讓家屬更無法接受的,是職安署在調查過程,只聽信資方提出工時資料。她說:「我覺得我這個證人的供詞,他們都還懷疑。反而是相信在山隆那邊找到兩位員工司機。」

呂太太說,她從早到晚都和丈夫一起工作,不過,她提供的工時,反被職安署忽視,結果職安署二次調查結果,都認定駕駛工時的計算,沒有達到過勞要件,將成為家屬取得勞保職災給付和雇主的補賠償責任的阻礙。

不過職安署職災勞工保護組長許莉瑩表示:「這個案子我們絕對不可能說有偏袒或不公,我們行政機關不可能做這樣的事。這個案子是我們有參考雙方的說法。」

職安署強調絕無偏袒,勞工團體卻質疑,可能有許多勞工案件,就因為職安署前端的調查不公,變成黑數。勞工團體拿出數據,指出2017年台灣心臟疾病有20,644人死亡,對照同年保局認定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死亡者只有30人,明顯不成比例。而依據勞保局統計,近三年來職業傷害給付核定率,平均超過93%,職業病給付核定率,只有50%到60%。

工傷協會研究員賀光卍說:「把這樣的勞檢人員派到第一線的時侯,你會發現他非常荒唐,他會相信雇主說的話、他會用便宜行事,誰提出證據就相信誰。」

工傷協會指出,勞檢人員從人力到能力,都嚴重不足,才會抓不到讓勞工過勞企業,導致職業病認定低,呼籲政府必須正視問題,別讓勞工權益一再被犧牲。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