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眷村老屋勞動營 培訓修復生力軍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老屋保存越來越受重視,但高雄市府發現很難找到能修老屋的師傅。今年寒假,市府特別舉辦為期12天的老屋勞動營,號召青年學子學習修老屋,做為未來的生力軍。 生石灰倒進篩網,晃到滿天白粉、灰頭土臉。要把石灰篩到最細,才能進行養灰和搗灰,接著還要開始編竹子。竹子是骨架,再用泥土混合稻草和穀殼來填補成一道牆。 老師傅實際示範,等牆壁乾了,再抹上一開始準備的灰作為牆面,就是傳統的編竹夾泥牆。眷村裡保存得宜的房子,還看得到這種工法做的牆,而圍觀和參加實作的學生,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的建築、設計相關科系。他們專程到高雄明德新村,學習這套工法。 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葉竣凱說,這裡的牆都是用竹子編製,然後鋪上泥巴,跟一般在學校學到的不一樣。 台北藝術大學學生盧巧倫表示,「製作的部分真的比較難接觸到,所以就是可以更加認識到日式建築的構法。」 這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,利用寒假舉辦的老屋勞動營。台灣眷村原有將近900處,經過20年眷村改建,拆到只剩30處。目前眷村文化保存的最大問題,就是留下來的眷村逐年荒廢,缺乏養護。 高雄市政府文資中心主任李毓敏說,「修復老屋的人才比較缺乏,因此我們也覺得在老屋修復的部分,政府有需要能夠育成跟尋覓種子人才。」 高雄首創眷村修築營隊,想了解青年學子傳承傳統技術的意願,沒想到錄取人數比預期多一倍,獲得迴響。 高師大表演藝術所學生周于暄說,「也不是說拆掉老屋這件事情不好,而是說如果它有文化特色,應該被有系統地保留下來。」 市府也期許未來高雄眷村能成為基地,持續舉辦傳承活動,為老屋修繕尋覓更多生力軍。 王介村 孟昭權 許政俊 高雄報導

823公投》重啟核三,你怎麼看?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