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文學電影新書發表 重溫鄉土情懷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文學向來是電影喜歡的題材,從早期的改編自黃春明的「兒子的大玩偶」、再到晚近的史詩電影「1895」,許多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經典電影,其實都是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化資產。多位作家和電影人,花費近半年時間,以文字來紀錄這些電影,將小說轉化成影像製片過程,撰文成書,希望為文學與電影組合的的艱辛之路,留下歷史見證。 1980年的經典電影「原鄉人」,改編自作家鍾理和一生坎坷的奮鬥事蹟,勵志情節,感動許多人,也帶台灣電影的新浪潮。 1983年起,導演陳坤厚和侯孝賢合作的「小畢的故事」、「兒子大玩偶」,同樣以文學作品為題材,把文字轉化為影像,也創造出精采的火花。 從小說類的「幾度夕陽紅」到具有史詩規模的「1895」,文學和電影,兩種不同藝術美學的組合,從過去到現在,都為國片帶來更大的創作空間。 過去文學被改編電影,現在多位藝文和電影界的作家、學者,再以文字重新紀錄將台灣近半世紀來,30部文學電影,從小說轉化成影像的過程,並以現在與過去畫面對比,回顧台灣文學和電影一路走來的珍貴歷程。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