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巴黎氣候協定
-
退出WHO、暫緩TikTok禁令 川普重返白宮首日重點新政一次看
|全球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20日正式就任,上任第一天便馬上宣布撤銷拜登任內的78項行政命令,同時自己也簽署多項行政命令,包含退出世界衛生組織與《巴黎氣候協定》等國際組織、打擊非法移民等,以實施其推行的「美國優先」(America first)政策,另外也宣布將暫緩執行針對TikTok的禁令。川普重返白宮首日共簽署哪些重要決策?《公視新聞網》為您整理相關資訊。
-
川普宣誓就職發起常識革命 上任首日估簽署百道行政命令
|全球美國總統川普20日宣誓就職,成為美國第47任總統。在第2任的就職演說中,川普呼籲發起一場「常識的革命」,並提到當務之急,就是對美墨邊境宣布全國緊急狀態。預計上任首日,川普就會簽署至少100道行政命令,包括退出《巴黎氣候協定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,塑造出一股震懾出場的氣勢。
-
英首相會習近平提港台議題 英國記者遭中國官員驅離
|全球英國首相施凱爾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,18日G20峰會場邊會談,根據彭博報導,當施凱爾提到香港及在獄中的黎智英健康情況時,出現中方官員認為話題敏感而突然將英國記者請出去的尷尬場面。至於,場外有多個團體示威,訴求反貪腐、結束戰爭、要求氣候行動。東道主巴西當天還發起「全球反飢餓與貧窮聯盟」,盼助窮國一臂之力。
-
中研院長挺新核能發展 籲能源發展不應排除核電
|政治中研院長也是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的廖俊智,今(11)日上午在立法院備詢時被立委問及,他曾在會議中提出以新科技補強核電廠安全,是否表示國家能源不排除核電。廖俊智回應表示,台灣不能放棄任何減碳的機會,核電也不能排除,而地熱、去碳燃氫技術也都該持續發展。
-
2024美選倒數計時,候選人政策對台灣的影響?
|政治2024年被稱為「選舉年」,全球共76國舉辦大選,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無疑是今年眾所矚目的壓軸場。隨著俄烏戰爭、中東戰爭、印太緊張局勢等地緣衝突下,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,美國下任領袖的選擇更顯關鍵。身在地緣衝突最前線的台灣,專家對台建議有三:切勿選邊站,而是成為美國兩黨共識議題;培育國際談判人才,以及新東向台商須留意友岸外包趨勢。
-
各國政策補貼助長化石燃料 加劇氣候變遷衝擊人類健康
|全球2024年度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將於11月11日至22日在亞塞拜然舉行,知名的醫學期刊《刺胳針》30日發表最新的報告指出,由於各國政府以補貼等政策大幅增加化石燃料的產銷量,加劇了氣候變遷,讓熱浪造成的疾病與死亡以及損失的勞動力也跟著水漲船高。
-
-
氣候變遷冰川融化 瑞士、義大利同意變更自然邊界
|全球全球氣候變遷導致冰川融化,改變了國與國之間的自然邊界,以著名的阿爾卑斯山劃分的瑞士和義大利,已經同意變更阿爾卑斯山最高峰之一馬特洪峰下的邊界,如果暖化現象持續,全球恐怕有半數的冰河在西元2100年將會消失。
-
研究:若全球暖化失控 哈德遜灣北極熊本世紀恐瀕滅絕
|全球加拿大的哈德遜灣是北極熊重要的棲息地點,但由於人類持續排放溫室氣體,氣溫不斷升高,導致在該區域生活的北極熊面臨極大威脅。最新研究顯示,如果全球暖化超過巴黎氣候協定設下的限制,加拿大哈德遜灣西部的北極熊可能在本世紀結束時,就會瀕臨滅絕。
-
巴黎奧運追求環保永續 使用既有場館以達碳排減半
|全球巴黎奧運除了各項精彩的賽事,還要向全世界傳遞永續環保理念。為了達到此一目標,主辦國法國在建造綠色建築的策略上,特別用心之外,也要盡量避免單純為了奧運而建造全新的體育館,而奧運期間的碳排放量,也將會是2016年里約奧運與2012年倫敦奧運的一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