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#大學自主

  • 移民署未知會入校查緝移工 台大指過程造成學生困擾

    |社會

    移民署專勤隊員沒有告知校方就直接進入台大校園查緝失聯移工,甚至攔查民眾,引發學生疑慮。對此台大學生會表達譴責;移民署則致歉,強調會檢討相關通報機制。

  • 台大擬設「國際政經學院」 師生憂排擠資源決議擱置

    |文教科技

    台大研擬依照創新條例,由台積電等企業和政府出資協助,在徐州路校區新設「國際政經學院」。校長陳文章在今(21)日的校務會議報告,但部分師生代表擔心排擠現有學院資源,不記名投票決議擱置。陳文章表示,會盡最大努力與師生、企業界溝通,也反駁規劃過程有政治力介入。

  • 前台大校長陳維昭 任內珍貴資料捐校典藏

    |文教科技

    台大前校長陳維昭,是台大第一任經由遴選制度選出來的校長,在1993年到2005年任職期間,經歷大學經費緊縮、政黨輪替、社會經濟發展等台灣重要的轉變過程。而他在退休後,將任內留存的珍貴資料,全部捐給台大檔案館典藏,校方也舉辦影集發布會,感謝他的貢獻。

  • 白先勇、管中閔籲政治力勿涉入學術交流自由

    |社會

    國立清華大學因為海峽研究院案,遭到政府調查。知名文學家白先勇,以前台大校長傅斯年不准政府入校為例,認為讓大學維持自由風氣很重要。而台大校長管中閔則認為,政治力不應該涉入學術自由。

  • 憂財團入董事會 康寧大學教師向教部陳情

    |

    康寧大學在去年11月,被法院裁定解除全體董事職務,目前教育部在籌組公益董事的改選事宜。不過近期卻陸續傳出有財團詢問入主消息,引發校內師生緊張,擔心教育部會私相授受特定財團;因此下午前往教育部陳情,希望董事會能民主化、公益化。 數十位康寧大學的教職員和高教工會到教育部陳情,希望學校未來的董事會組成,能夠以教職員為主體,至少要有1/2代表;而其他公益董事,也不要是特殊利益或財團代表。 康寧大學教師代表

  • 憂財團入董事會 康寧大學教師向教部陳情

    |

    康寧大學在去年11月,被法院裁定解除全體董事職務,目前教育部在籌組公益董事的改選事宜。不過近期卻陸續傳出有財團詢問入主消息,引發校內師生緊張,擔心教育部會私相授受特定財團;因此下午前往教育部陳情,希望董事會能民主化、公益化。 數十位康寧大學的教職員和高教工會到教育部陳情,希望學校未來的董事會組成,能夠以教職員為主體,至少要有1/2代表;而其他公益董事,也不要是特殊利益或財團代表。 康寧大學教師代表

  • 教育部學海計畫 累計逾3萬學生受惠

    |

    教育部96年開始推動學海系列計畫,補助大專學生出國研修或實習,累計3萬多名學生受惠。但今年受疫情影響,有1千2百多名學生提早回國或放棄出國,加上有的國家不接受研修或實習,教育部表示,學生補助資格可延到明年10月31日,再視疫情調整。 搭上長崎大學的實驗船,到沖繩採樣各種海洋生物;和來自他國交換生一起學習出遊,107年9月到108年8月在日本的一年交換, 為高科大學生林展瑜帶來許多改變。 學海飛颺計

  • 教育部學海計畫 累計逾3萬學生受惠

    |

    教育部96年開始推動學海系列計畫,補助大專學生出國研修或實習,累計3萬多名學生受惠。但今年受疫情影響,有1千2百多名學生提早回國或放棄出國,加上有的國家不接受研修或實習,教育部表示,學生補助資格可延到明年10月31日,再視疫情調整。 搭上長崎大學的實驗船,到沖繩採樣各種海洋生物;和來自他國交換生一起學習出遊,107年9月到108年8月在日本的一年交換, 為高科大學生林展瑜帶來許多改變。 學海飛颺計

  • 大學搶學生 多所私校甄選僅採一科成績

    |

    少子化浪潮持續,大一新生數大減,今年大學個人申請和繁星推薦,各有2、300百個校系決定參採一科學測成績,希望能先搶到學生。 大學學測在1月18號落幕,考生們開始準備下一階段的個人申請或繁星推薦等入學管道。不過,因為少子化浪潮,今年全台各大專校院的個人申請和繁星推薦,有2、300個校系,決定參採「一科」學測成績。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說:「高雄校區會有這種因應,事實上是一種,因地制宜的一個措施。很重要

  • 國立大學校務基金運用 無設經費審核委員會

    |

    現步國立大學校務基金咧運用的時,雖然是著愛設稽查人員,毋過是無規定講,愛有經費稽核委員會這款組織。今就有教育團體和學生代表去到教育部門跤口陳情,望講趕緊修改法律,才袂放予有的大學的校長,家己拍球,家己兼做裁判,咧用校務基金的時,無獨立的第三者來稽查。 獨立監督機制 條例盡速修法 冒雨來到教育部門口,高喊口號,學生代表和教育團體呼籲,相關單位要修改「大學法」,讓國立大學的校務基金更公開透明。 ==

相關標籤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