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分發入學缺額創新高,文化大學缺額2378名,全國最多,校方表示有預期到衝擊,但比想像中嚴峻。但又該如何因應,調整招生規模與招生管道占比勢在必行,而教育部也必須正視私校困境,給更多彈性。
有部分公立學校或政府機關人員,會在退休之後轉任私校職務,根據高教工會統計,目前全台有將近600位這種「雙薪教授」,其中有人在退休後的工作更是跨足10多所學校,還 兼任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。認為這種現象,可能對高教環境和體制,造成負面影響,呼籲教育部必須制定嚴厲的旋轉門條款。
民眾黨上午偕同前國立大學校長以及私校工會舉行記者會指出,私校未列入專案輔導前,可依私校法退場,清算校產形同開後門,呼籲教育部明確將退場條例定位為特別法,優先適用。此外,少子化衝擊加劇,應平衡公私校資源、同步減招以利優質私校存續。
蘭陽技術學院不敵少子化,111學年度起停辦,因為不是專輔學校,按私校法規定,停辦後將有3年的改辦或改制期限。私校工會指出,私校退場條例通過後,私校退場採雙軌並行,聰明的私校若評估未來前景不佳,主動申請停招,不只有3年轉型期,剩餘財產可捐私校法人或財團法人,彈性較大,恐成未來私校退場趨勢。
位在台南麻豆的台灣首府大學傳出審視經營處境困難,決定停辦,這幾天分批召集教職員以及學生開會說明。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批評,辦學不是開餐廳,不能說關就關,何況校方應尚有資金並具辦學實力。校方上午以開會為由,未出面回應。教育部表示,台灣首府大學有詢問停辦法令,已提醒需妥善溝通,維護師生權益。
這2年接連爆發疫情、戰爭和高通膨,印度私立學校的學費調漲超過1成,因為不少家長再也負擔不起,去年有400萬名學生放棄就讀私校,連帶也有幾千所學校,因為學生流失而倒閉。
教育部108年修正發布高中以下學校設立變更停辦辦法,要求法令修正前已經停辦的私校,3年內必須恢復辦理或轉型,不然就得按私校法由教育部核定後解散。部長潘文忠證實,私校諮詢會週二開會,處理國光商工等5校解散董事會的議案,5校董事會將依法解散,清算校產。
少子化影響,不少學校越來越難招收到學生,甚至面臨轉型、退場等考驗。教育部先前修正高中以下學校設立變更停辦辦法,已停辦私校必須在3年內完成復辦、新設和其他學校合併,或者是變更成其他法人。教育部證實,包括花蓮國光商工、屏東縣志成商工等5所學校,未在期限內完成程序,將依私校法報主管機 關核定解散學校法人。
教育部在23日晚間宣布與各縣市達成共識,未來高中每週全校朝會最多1天,至少4天學生可在8點10分前到校自主運用,且早自習及第8節都不能考試。有私校校長坦言,家長送孩子過來期待加強考試訓練,早自習取消考試難免擔心影響升學,也有公立高中校長擔心,學生若不自律,長久下來學習態度恐下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