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青少年
-
仿效TikTok「敲門快跑」惡作劇 美國11歲男童遭擊斃
|全球美國德州休士頓一名11歲男童,因為仿效TikTok的「敲門快跑」惡作劇,在敲了一戶鄰居家門之後遭到射殺,送醫後不治,警方已經拘留開槍的42歲男子。這股惡作劇跟風潮在美國各地延燒,衍生不少社會亂象,有民眾的家門被損毀,有人因不堪其擾而搬家,引發社區安全的爭議。
-
被控助長輕生少年自毀念頭 ChatGPT宣布推家長監護機制
|全球美國加州發生一起16歲青少年在與ChatGPT聊天後輕生的案件,青少年的父母日前為此提告ChatGPT開發者OpenAI,成為首起指控OpenAI過失致死的訴訟。為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,OpenAI昨(2)日宣布,將於10月推出家長監護機制,包括串聯親子帳號、停用聊天紀錄等特定功能,當系統偵測到青少年處於極度痛苦時,也會即時通知家長。
-
美11歲男童惡作劇按門鈴遭擊斃 警方逮捕疑似開槍男子
|全球美國德州一名11歲男童,當地時間30日在一戶人家門口惡作劇按門鈴後,疑似遭屋主槍擊,送醫後不治身亡。《衛報》報導,警方已逮捕一名中年男子。《紐約時報》報導指出,按完門鈴就跑的惡作劇是在TikTok平台上流行的挑戰,過去美國也曾發生惡作劇者被殺害的案例。
-
南韓學生課堂禁用手機 明年3月起上路
|全球南韓學生將在課堂上禁止使用手機及智慧型裝置,這是南韓27日所通過的一項最新禁令,主要是為了遏制智慧型手機成癮,表定2026年3月生效。教師和家長認為,手機影響學業表現,但也有包括學生在內的民眾,質疑禁令如何執行、可能的影響以及是否真正解決成癮問題。
-
網路內容安全防護申訴逾6千件 霸凌、兒少身心健康類增加
|社福人權iWIN網路內容安全防護機構今(26)日舉行年會,公布2024年度報告,受理申訴6199件,較2023提升1倍,霸凌和兒少身心健康內容的案件更逐漸提高。國衛院林煜軒醫師觀察兒少網路行為也發現,各種形式的性相關訊息有逐年增加的趨勢。
-
民團指中學性教育教學指引有缺失 憂危青少年性健康
|生活教育部今(2025)年6月公布「中學全面性教育教學指引手冊」,但在台灣性教育學會和國教盟檢視後,認為手冊使用有性暗示的教學素材等重大瑕疵,可能危害青少年性健康,呼籲教育部立即中止錯誤的教學指引。
-
澳洲擴大青少年社群禁令 首度納入YouTube、今年12月上路
|全球澳洲政府今(30)日宣布,擴大未滿16歲的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禁令,除臉書、Instagram、TikTok之外,新增納入影音平台YouTube,理由是該平台存在有害內容,但若是家長或老師主動播放影片則不在此限。據澳洲政府規劃,這項社群禁令預計將於今(2025)年12月正式上路。
-
加熱菸解禁遭批護航業者 國健署:未來嚴格把關審查
|社福人權衛福部國健署昨(29)日公布,有條件通過2家加熱菸業者14個品項審查,等於解禁開放加熱菸在台合法販售,遭反菸團體批評根本是犧牲台灣人民健康,與政府標榜的「健康台灣」背道而馳,更質疑衛福部公然為菸商護航。對此國健署長吳昭軍回應表示,一切依法行政,未來也會嚴格把關審查。
-
美調查揭三分之一青少年依賴AI 憂影響學習現實生活應對進退
|生活美國一個非營利組織調查發現,有超過7成受訪青少年曾經嘗試與AI聊天,且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自認依賴與AI建立的人際關係。研究人員擔憂,這可能造成青少年無法學習現實生活中的應對進退,也難以獲得解決生活中挫折的相關經驗,呼籲家長應該多和孩子們溝通,鼓勵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。
-
兒少自殺死亡率不斷攀升,如何接住懸崖邊的孩子?【獨立特派員】
|社福人權近幾年兒童、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不斷攀升。衛福部曾針對國高中生做調查,發現有一成左右國高中生曾經嘗試自殺。校園霸凌、課業壓力與人際關係,這些都是孩子經常會碰到的難題,尤其現今網路世代與社群媒體的過度使用,孩子面臨的問題更加複雜,容易感到挫折與無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