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排水
-
基隆調和街塗水溢流 市府會勘判定是「內陸湖」
|台語新聞基隆雨也是落袂停,11/11佇調和街附近,就有漉糊仔糜流落來,而且因為遮有一塊私人土地,內面有一个較大窟的窟仔,民眾就煩惱會崩去。基隆市工務局今日 (13) 下晡去會勘,市政府也解釋講,這是一个內陸湖,有共國土署爭取2775萬,欲做溝仔,加強排水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為台語文)
-
基隆調和街泥水溢流 市府會勘判定是「內陸湖」
|地方受到東北季風等影響,基隆市出現持續降雨,不過11日在調和街一帶卻出現了泥水溢流的狀況,引發擔憂是否重演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狀況。基隆市工務局今(13)日下午到現場會勘,市府也解釋,目前判定此湖泊是內陸湖,已向國土署爭取經費,規劃施作側溝、加強排水。
-
颱風未撲台陽明山已颳大風 北市加強清溝渠保持排水暢通
|生活鳳凰颱風還沒撲台,陽明山已經颳起大風,文化大學後山校門口的機車被風吹倒一排。台北市區持續加強清溝渠,保持排水暢通。對於明(11)日是否停班停課,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,市府一定會密切掌握颱風動態,評估對台北可能造成的風勢、雨勢衝擊;新北市長侯友宜則表示,北北基桃詳加討論後會盡早宣布。澎湖和花蓮傍晚則是率先宣布,明日停班停課。
-
宜蘭十三份坑雨季易淹田 縣府計畫爭1.5億改善排水
|地方宜蘭縣冬山鄉的十三份坑排水因溝渠設計蜿蜒,每次到了秋冬進入雨季,排水溝渠水位就會高於周邊農田,導致田地來年無法耕作。縣政府計畫向中央爭取1億5000萬元做改善工程,拚明(2026)年底開工。
-
馬太鞍重建條例三讀 300億元預算涵蓋哪些重建項目?
|生活立法院今(31)日三讀通過《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條例》,總編列預算上限為300億元,將用於災區復原重建工作。特別條例涵蓋哪些復原重建項目?受災戶有哪些救助措施?適用期間為何?
-
宜蘭礁溪廢水排入得子口溪 縣府擬斥資46億建污水下水道
|環境宜蘭縣礁溪鄉溫泉飯店林立,卻沒有污水下水道系統,營業和家庭廢水通通都排到溝渠和溪流,不僅衍生惡臭問題,得子口溪更成為宜蘭污染最嚴重河川;縣政府規劃投入約46億,建設礁溪污水下水道系統,目前已先編列第一期「水資源中心工程」的設計經費。
-
風電光電的困局|綠能開發問題在哪?【我們的島】
|地方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發電,規劃2026年達到能源占比20%,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,2025年要完成20GW的目標,於是民間業者大力興建光電、風電等綠能設施,成為市場規模高達兆元的產業。但是在高度擴張,大量開發土地下,影響生態、農業,產生許多問題。
-
鰲鼓濕地泡水多日,是天災還是人禍?【獨立特派員】
|環境2025年7月丹娜絲颱風挾帶西南氣流豪雨,重創嘉義東石鄉鰲鼓濕地森林園區,造成嚴重淹水災情,積水逾40天未退,園區被迫封閉至9月底。此次災情不僅凸顯地層下陷持續惡化的問題,排水設施功能不彰、台糖養豬場上萬頭豬隻溺斃、生態環境遭受衝擊等多重危機更一一浮現。這片每年吸引近300種鳥類造訪的重要濕地,正面臨極端氣候與管理失能的雙重考驗,候鳥季前景令人憂心。
-
李鴻源示警大雨恐釀二次堰塞湖 中央研議做溢洪道或排水設施
|生活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後,造成下游堤防損壞,中央設置「鼎塊」、「太空包」及「臨時土堤」三道保護層,進行臨時的堤防整建。水利署表示,明(4)日將完成第一階段3公尺的土堤建構,可達一定保護標準,除非有大雨,否則洪水不會再進入市區。但前內政部長李鴻源示警,上游還有2.5億泥沙,如果有豪雨或地震,恐再形成「二次堰塞湖」。中央則證實,確實有風險,除了加固堤防,也研議做溢洪道或排水設施。至於,國慶前後可能有新的熱帶擾動,則是提前訂定撤離疏散計畫。
-
傅崐萁質疑堰塞湖未採爆破 農業部:恐引山體大規模崩塌
|生活馬太鞍溪堰塞湖的水量雖然已在消減,國民黨立委傅崐萁質疑,為何中央先前不願用爆破解決,農業部今(25)日回應,專家會議之前就評估過,爆破拆除可能會引發周邊山體更大規模的崩塌,而且考量當時壩體不穩定,虹吸和壩頂降挖都難以進行。有學者分析,目前要以人為消解堰塞湖的難度高,應該聚焦在精準監測,評估擴大撤離範圍,透過預防措施降低災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