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學者
-
MOFs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結構如妙麗魔法手提包
|文教科技今(2025)年諾貝爾化學獎,由日本京都大學的北川進、澳洲墨爾本大學的英國學者羅布森(Richard Robson)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亞基(Omar M. Yaghi),3位學者共同獲獎;評審指出,3人從上世紀末奠定的「金屬有機骨架」材料學基礎,讓化學家能建構充滿微孔的分子結構,用於從空氣取水、二氧化碳捕捉,與儲存有毒氣體和催化反應。3人將共享1100萬瑞典克朗,並於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。
-
-
美日3學者獲諾貝爾生醫獎 1人爬山遠行至今不知得獎
|文教科技今(2025)年諾貝爾第一個獎項生醫獎在6日公布,由美國和日本3名學者共享殊榮,他們揭開免疫系統如何避免攻擊健康細胞的機制,為自體免疫疾病、處理器官移植排斥和癌症療法開闢可能性。有趣的是,兩名美國學者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接到來自諾貝爾獎委員會的喜訊,甚至以為是騷擾電話。
-
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 土木學者籲設防災總署
|社會堰塞湖溢流造成花蓮光復鄉嚴重災害以及居民傷亡,今(2)日氣象專家表示,受到氣候變遷異常的影響,導致今(2025)年降雨量大增,間接導致堰塞湖成災。土木學者則建議,未來堰塞湖的處理上需要透過跨部會合作處理,也建議成立防災總署,來因應未來多變氣候災害。
-
美提晶片產能五五分 台經院學者憂削弱我產業
|產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專訪拋出震撼彈,表示正在遊說台灣達成晶片五五分,也就是台美各生產一半晶片,而且依照推估,如果要達成美方預期40%到50% 的晶片自製率,至少需要5000億美元投資。有學者擔憂,恐怕會削弱台灣產業,破壞供應鏈完整性。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證實,副院長鄭麗君再度赴美進行關鍵磋商。而針對晶片五五分的構想,經貿辦則表示這是美方說法,不予評論。
-
澳媒曝中打造滾裝渡輪船隊 估明年底完成76艘為犯台準備
|兩岸中共對台威脅與日俱增,澳洲廣播公司ABC掌握美國國防情報局的機密情資,示警中共正在積極打造滾裝渡輪船隊,為犯台做準備,平時載運船客,戰時投放部隊、載運戰甲車。美國華府智庫CSIS指出,中共目標明(2026)年底完成76艘大型渡輪。另外《紐約時報》報導公布衛星照,揭露中共正加速打造東部沿海飛彈基地,其中一處距離台灣只有579公里。
-
堰塞湖溢流遭疑事前未處理 學者:炸山引流不可行
|社會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頂潰決造成嚴重災情,這座湖是在7月下旬,林保署透過衛星掌握形成,一開始面積18公頃,到潰決前夕已達140公頃,相關單位成立應變小組,啟動空勘和風險初評,9月22日因應颱風造成的豪雨啟動預防性疏散。有外界聲音質疑,為何這近2個月以來,都沒有進行爆破或工程引流呢?有學者指出,堰塞湖位處偏僻,重機具不易到達,另外爆破風險過大,最後認為撤離居民最可行。
-
學者稱科技業生產將區域化 提醒台廠布局留意市場變化
|產經美中科技戰持續,地緣政治風險也影響周邊國家產業發展,台灣產業鏈備受關注。中經院今(23)日舉行研討會,與會學者提醒,台灣產業影響比想像中更大,不過全球生產模式可能從全球化逐漸轉為區域化,學者也提醒台廠布局務必留意市場變化。
-
日論壇上學者提「分區聯防」籲建立非官方合作架構
|全球在中國的軍事威脅日益升溫的情況下,日本研究機構在東京舉辦一場國際論壇,台灣學者認為,中國的目標不是只有台灣,而是從日本到菲律賓整個第一島鏈,因此提出「分區聯防」的概念。日本學者呼籲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各大國,應該透過元首外交來向習近平明確表態,不容以武力改變現狀。
-
AIT提台灣地位未定 學者:美反制中國模糊台主權
|兩岸中國對台從多層面打壓,還頻頻試圖模糊台灣主權。不過繼美國在台協會公開指稱,中國刻意曲解二戰時期文件,且開羅宣言、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三大文件都沒有決定台灣最終政治地位後,美國國務院隨後也口徑一致,駁斥中國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的論調。有學者分析,美方用意是在反制中國企圖透過法律戰,模糊台灣主權,但實際上美方對台政策仍保持一貫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