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災後
-
志工光復鄉救災後不適 醫:身體有異狀須休息
|生活前往災區幫忙務必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,有志工發文表示去花蓮鏟土回家後,粉刺變成蜂窩性組織炎,除了化膿還又腫又痛;也有網友透露,身邊有人回來後得「橫紋肌溶解症」,目前在加護病房急救。醫師提醒,如果出現肌肉疲勞、疼痛或僵硬,一定要休息,必要時及早就醫檢查。
-
災後第6天續搜7失聯者 特搜隊挺進佛祖街砂石場
|地方花蓮光復鄉慘遭上游堰塞湖溢流泥水淹沒,災後第6天,目前仍有7人失聯,消防特搜人員持續深入各路段及建築物、甚至溪床,搜尋失聯或受困民眾。由於中午一度謠傳堰塞湖再度溢流,引發當地恐慌及逃難潮,水利署也趕緊闢謠表示,是昨(27)日針對馬太鞍溪嘗試引流失敗,才導致部分水量進到市區。
-
爛塗增加救援難度 光復鄉、太平村予塗沙崁過
|馬太鞍溪崩山潭水一下崩落來,這大水內底全爛塗,增加救援的困難度,搜救人員佮搜救犬攏愛誠細膩,若無驚會牢佇爛塗內面。中央大學太空佮遙測研究中心將災後的衛星影像公開,發現光復鄉一寡庄頭攏予塗沙崁過去,親像太平村,三份二攏是塗沙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為台語文)
-
石綿瓦遍布全台 一場風災揭開清運難題【獨立特派員】
|環境今年7月6日丹娜絲颱風挾十幾級強風登陸且橫掃嘉南平南,掀翻許多民宅屋頂,包括會致癌的材質:石綿瓦、石綿浪板。光是嘉南地區預估就有1.56萬噸的石綿需清運處理,這是台灣第一次要在短時間內處理萬噸級的有害廢棄物。風災後兩個月過去,嘉南地區仍未清運完畢。獨立特派員檢視相關清除、去化及掩埋場的量能有哪些挑戰。
-
彰化水陸兩用道淤積至今 當地憂再有颱風影響通行
|地方今(2025)年7月豪雨災後,彰化市一條與野溪共道的「水陸兩用」道路,淤積的土石達半層樓高,至今仍未有政府單位處理,但其實上游早已清淤完畢,當地里長質疑為何清淤做半套,擔心再有颱風災情擴大。縣府強調,該處道路管理權責複雜,已跨部門協調,明(19)日將展開清淤作業。
-
風災後產生大量石綿瓦廢棄物 醫師:應視為公衛危機
|生活7月初的丹娜絲颱風,導致台南、嘉義等地許多使用石綿瓦的建築受損,石綿被國際癌症研究所列為一級致癌物,美國、日本等國家都有針對天災可能導致大量石綿廢棄物產生的情況,制定專門的法規或指引。國內也有醫師認為,這種情況應該視為公共衛生危機,事前擬定因應機制。
-
極端氣候災情頻傳,老弱偏鄉該怎麼自主防災?【獨立特派員】
|地方八月初,西南氣流帶來超大豪雨,受重創的民眾,有不少還是七月中度颱風丹娜絲的受災戶。他們多是老弱同住、老老相依、甚至是獨居老人,導致地方自主防災的動員力和能量都不夠。面對極端氣候,未來很可能有超越過去紀錄或人力所能應對的、更大規模的災情。該如何自主防災?
-
災後遭丟「石棉瓦」等毒廢棄物 台南環保局將關閉垃圾暫置場
|地方丹娜絲風災後,台南市災區清出大量廢棄物和家具,因此環保局設了46個垃圾暫置區,但被發現有人也丟像是石棉瓦等有毒的廢棄物。因此市府決定這星期開始陸續關閉,之後只會保留必要的場地,環保局才能集中管理。
-
丹娜絲颱風強風吹過,現場實錄【我們的島】
|地方丹娜絲風災,讓嘉南地區1.6萬戶房屋受損,為了避免受到風雨侵襲,居民只能暫時以帆布來應急。強風也讓將近3500根電線桿倒下、斷裂,全國累計停電戶數約百萬戶。強風豪雨之下,破紀錄的暴潮,導致台南七股西寮里,受到海水倒灌的威脅...
-
台南災後通訊不穩難求援 老婦遭鐵門重壓延誤就醫亡
|地方丹娜絲重創台南,溪北地區至今通訊還是不太穩定,民眾反映除中華電信外,其他電信公司都中斷,市內電話也不通,這情況已從災後至今,也造成救援困難。 學甲區新達里一對夫妻在7日凌晨,因颱風吹壞鐵捲門壓傷兩人,太太受重傷,卻因斷訊一個多小時才聯繫上救護車,傷重不治。市府回應電信管理、網路治理屬中央權責已向上反映,消保官也會要求電信公司趕快落實必要的服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