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遺跡
-
島在現場》仁里遺址考古計畫 揭開北臺灣史前的跨海交流網絡【我們的島】
|地方新北市貢寮區的仁里遺址,距離澳底國小僅五百公尺,鄰近仁和宮媽祖廟。這處遺址最早於1962年由學者盛清沂調查發現,1997年首次試掘,確認屬於十三行文化晚期的聚落遺跡,年代約在距今850至400年間。2025年再度展開考古計畫,希望藉由新一輪發掘,重建北台灣在史前與原史時期的歷史圖像。
-
緬甸地震滿月350萬人流離失所 逾2千萬人缺糧與水
|全球緬甸地震發生後已經滿1個月,儘管已開始投入重建,但是進度緩慢,至今還有超過350萬人流離失所,被迫搭帳篷避難;還有將近2200萬人缺乏糧食跟水,急需國際社會持續人道援助。甚至有民眾攜家帶眷,逃避內戰到曼德勒,卻因遇到震災,妻兒喪命。
-
日本京都熱門景點湧觀光潮 市府擬調高宿泊稅管制人數
|全球疫情過後出現很多旅遊人潮,全球很多觀光景點都有限制旅遊人數的措施。像義大利的龐貝古城遺跡,每天入場的人數最多2萬人;日本京都則是調高住宿的稅金,用價格控制人數。
-
考古學家發現4千年歷史運河遺跡 可能是瑪雅人祖先為捕魚而建
|全球一項新研究發現,古代瑪雅人的祖先利用運河來捕魚,考古學家透過無人機和Google地球影像,發現一個已有4千年歷史的運河遺跡。根據研究,該運河前後共使用了約1千年或更久,其中即包含瑪雅人轉型為定居農耕生活,並開始發展獨特文化的年代,為後來的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-
宜蘭冬山水泥鐵道遺跡 荒廢30年活化重生
|文教科技宜蘭縣冬山潤泰水泥鐵道遺跡,荒廢已30年,過去雜草叢生,成為地方髒亂點,鄉公所跟業者協商後,簽訂10年合約,由公所向觀光署爭取2200萬元經費,活化1.4公里長的鐵道,成為觀光亮點,讓廢鐵道重獲新生命。
-
雲林縣虎尾建國眷村 隱藏日本海軍航空隊遺跡
|地方雲林縣虎尾建國眷村在日治時期曾是日本軍兵舍,但後被國民政府接收作為眷村使用,而根據史料記載,建國一村日軍軍醫院有迴轉道與車道,當地文史協會原以為已不復存在,但近期進行修復、再利用調查時,意外挖出車道遺跡、修車溝槽,讓該處成為眷村前的日本海軍航空隊軍事要地歷史佐證。
-
維京人圓形城堡被列為世界遺產 受影視作品影響遊客數增加
|全球提到維京人,有人會想到早期的卡通《北海小英雄》,而新近的影視作品《冰與火之歌-權力遊戲》以及《維京人傳奇》,更讓遊客絡繹不絕到丹麥的西蘭島參觀歷史遺跡特雷勒堡。當地在2023年9月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,和埃及金字塔、中國萬里長城列入同一等級。
-
巴黎經典地標變身奧運場館 戰神廣場、凡爾賽宮入列
|全球巴黎奧運即將在26日開幕,有別於以往的奧運,本屆主辦的法國力行環保政策,使用超過9成現有場館搭配搭臨時場館,並在經典地標與歷史遺跡打造競技場,像是在凡爾賽宮辦馬術賽、榮軍院辦射箭,艾菲爾鐵塔前的戰神廣場則有沙灘排球、柔道與角力等項目,這些景點絕大多數也被劃入馬拉松賽道中。
-
一週大事/國會職權修法覆議案遭否決 自強號花蓮清水隧道出軌(2024.6.17-6.23)
|生活《公視新聞網》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,關注焦點包括:國會職權修法覆議案遭否決、台鐵229次自強號出軌意外、日馬來貘抵台死亡、北市內科655戶突停電、台積電嘉義CoWoS廠挖到遺跡、聖城麥加51℃高溫。
-
史前遺跡巨石陣遭環團噴玉米粉 考古學家憂岩石生態遭破壞
|全球英格蘭南部著名史前遺跡巨石陣,19號遭到環保團體噴漆,有兩人被捕;環保團體要求英國政府停用化石燃料,並表示噴漆其實是橘色玉米粉,下雨就會沖掉。不過科學家擔憂,石頭上的生態可能遭到破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