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導演
-
《超人》闡述移民、良善精神 挨批政治意識形態灌輸
|全球電影《超人》(Superman)的主角是來自外太空、擁有超能力的英雄。導演詹姆斯岡恩(James Gunn)耗時3年製作新版電影,重新塑造角色形象,讓超人不再是金剛不壞之身,而是更貼近人性、有血有淚的存在。岡恩受訪時表示,劇情描繪的是移民與人性的良善,是美國精神的寫照。不過這些言論卻被批評為泛政治化,引發美國總統川普(Donald Trump)支持者與保守派的不滿,認為觀眾進電影院是為了觀賞娛樂,而不是被灌輸政治意識形態。
-
魔戒導演投資盼讓「恐鳥」重生 復活滅絕物種引倫理爭議
|全球美國德州達拉斯有生技公司,今(2025)年4月宣稱讓滅絕1萬多年的恐狼復活,近期宣布要挑戰讓世界最大的鳥「恐鳥」重生。身為恐鳥迷的《魔戒》(The Lord of the Rings)導演,蒐集數百根恐鳥化石骨頭,投資1500萬美元,希望有生之年見到滅絕600年的物種,但這樣的做法在學界也引發爭議。
-
法國安錫動畫影展登場 台灣多元創作提案獲國際關注
|全球歷史悠久的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與市場展,台灣動畫團隊特地舉辦提案專場,主題包括兒童教育、青少年心理、原住民神話、科幻哲學、懸疑故事等多元類型,不僅展現台灣動畫的豐沛創作能量,也吸引了國際投資人的興趣。
-
紀錄片「春雨424」重現刺蔣案 盼重塑民主抗爭女性身影【涉己新聞】
|文教科技公視與台灣公民媒體文化協會合製「春雨424」紀錄片,歷近6年攝製,還原震驚國際的「刺蔣案」,紀錄片更聚焦在刺蔣案重要參與者,黃文雄的妹妹、鄭自才的妻子「黃晴美」,重塑民主抗爭史的女性身影。
-
《成功路上》拚入Netflix排行榜 台語齣登上國際
|國際串流平台愈來愈時行,臺灣的戲劇也愈來愈有機會徛起去國際舞台。像頂禮拜拄完結篇的台語戲劇《成功路上》,就櫼入去Netflix的排行榜。《成功路上》的製作人就講,關鍵就是做出臺灣特色。毋管是華語劇、台語劇,對外國人來講,這就是臺灣的故事;語言毋是阻礙,顛倒予人知影臺灣閣有台語這个語言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)
-
伊朗導演2度入獄、遭禁拍片 睽違15年重返坎城抱金棕櫚獎
|全球今(2025)年坎城影展的最高榮譽「金棕櫚獎」,頒給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(Jafar Panahi)的作品《只是一場意外》。64歲的賈法潘納希是伊朗異議人士,曾經兩度入獄,還在2010年遭當局禁拍電影和寫劇本,禁令長達20年。不過他還是突破重圍,在成本極低的情況下,全程秘密拍攝剪輯出得獎作品。這回他得以順利出國參加坎城影展,各界都感到相當意外,儘管可能面臨再度入獄的風險,潘納希仍表示,影展一結束,還是會返回伊朗。
-
3度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 導演鍾孟宏洛杉磯影展受矚目
|全球曾獲多座金馬大獎,3度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國際最佳影片的導演鍾孟宏,受邀在洛杉磯美國電影中心舉辦個人回顧展,這是繼侯孝賢、楊德昌、李安、蔡明亮,又一位台灣導演受到矚目。鍾孟宏也與好萊塢電影人和南加電影科系學生交流,獲得熱烈迴響,來看來自洛杉磯的報導。
-
台灣新電影展倫敦登場 參展導演肯定選片多樣性
|全球主辦英國最大電影展的英國電影協會(BFI)與台灣文化部攜手合作,在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南岸中心影城舉行台灣新電影影展。導演陳坤厚與黃玉珊出席觀眾座談,2人肯定選片的多樣性,讓英國觀眾更全面認識台灣。
-
生小孩要先通過AI考試? 《全民嬰檢》重新解讀育兒挑戰【劇夠】
|文教科技2022年因為中國的一則虐童案新聞獲得靈感,導演何煒彤想著「生小孩應該要考試吧?」,進而開啟了戲劇《全民嬰檢》的製作之路。《全民嬰檢》劇中描寫有生育計劃的夫妻須經過考試,通過者才能才能升格為人父、人母。全片以「考試」為主軸,但劇終卻未給予「好父母」一個標準,反而是用一句「你準備好了嗎」,留待觀眾自行反思。
-
紀錄片《家根拼圖》首映 從4攝影家視角看與故鄉牽絆【涉己新聞】
|文教科技家在每個人的心中定義各異,對有些人來說,可能是溫暖的避風港,對有些人來說則可能用盡一生力氣想遠離;家可能在地理上有意義,也可能是心靈層次上,導演馬立群透過4個攝影家的視角,拍成紀錄片《家根拼圖》,呈現人與故鄉之間的情感牽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