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核融合
-
核三廠2號機17日正式除役 卓揆:今天過後台灣沒有核電
|政治核三廠2號機即將在5月17日正式除役,依法規核三廠會在當天晚上12時前完成停機工作,之後在5月30日前,將反應爐內核燃料全部移出至用過燃料池內。16日行政院長卓榮泰現身桃園,視察中油觀塘接收站及台電大潭廠增建計畫,強調未來大潭電廠供給滿載,可以順利取代供電需求量。
-
曾投書稱非核家園延至2035 核安會主委:確實可以減輕壓力
|生活上午核安會到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,針對核安會主委陳明真2022年投書表達非核家園應延長至2035年,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詢問現在立場還一樣嗎?陳明真幾經思考回覆,延至2035年可減輕壓力,不過陳明真也坦言目前核能人才確實出現嚴重斷層。
-
美新創公司宣布建首座可商轉核融合電廠 估最快2030年代初啟用供電
|文教科技美國維吉尼亞州於當地時間17日宣布,從麻省理工大學獨立出的核融合發電新創公司CFS,將於該州興建全球首座可商轉的核融合發電廠,預計可在2030年代初期開始向電網供電,估計將可提供大型工業場所或15萬家庭使用。雖然核融合被視為無限清潔能源,但目前仍無法穩定運行,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納夫拉蒂爾指出,核融合新創公司在目標設定上往往於過於樂觀。
-
北冕座白矮星將睽違80年爆發 天文學界關注「殭屍星復活 」奇景
|全球北冕座當中的1顆白矮星,也就是被戲稱為「殭屍星」的死掉恆星,目前已接近每80年爆發一次的時間,因此包括費米伽馬射線望遠鏡、韋伯望遠鏡等太空觀測工具都待命,偵測這場號稱「一輩子只能看到一次」的天文奇景。
-
核融合ITER進度嚴重落後 首度完整測試延至2039年後
|全球被各方寄予厚望的核融合發電波折不斷。由35國合力建造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,歷經新冠病毒疫情打亂供應鏈,造成預算持續膨脹,超過最早預估的5倍多,首度完整測試也延到2039年以後。
-
核融合重大突破 AI可提前300毫秒預測反應中斷
|文教科技由於核融合反應極度不穩定,成為開發核融合的一大瓶頸之一,最近美國科學家開發了一款AI模型,能夠提前300毫秒預測潛在的、會使核融合反應中斷的電漿撕裂,讓科學家有足夠時間進行干預,延長核融合反應時間。
-
COP28提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遭中國與沙國反對
|全球第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表定12日閉幕,但關於「逐步淘汰化石燃料」的討論進度卻不順利,包括中國和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都不支持這個方案。美國則推動國際合作發展核融合技術,期盼供應鏈及法規能逐漸成熟,擴大零碳能源的使用。
-
陳揆備詢稱「核電是綠電」政院澄清非核家園立場未變
|政治昨(31)日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立院備詢時,表示「核電是綠電」,對此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特地澄清,政府對非核家園的立場未改變。而上午核安會主委陳東陽表示,歐盟對於綠電有嚴謹的定義,他認為核電不是綠電。而經濟部長王美花則重申,包括RE100與特定供應鏈都沒有把核電視為綠電。
-
陳揆備詢稱「核電是綠電」政院澄清非核家園立場未變
|政治昨(31)日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立院備詢時,表示「核電是綠電」,對此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特地澄清,政府對非核家園的立場未改變。而上午核安會主委陳東陽表示,歐盟對於綠電有嚴謹的定義,他認為核電不是綠電。而經濟部長王美花則重申,包括RE100與特定供應鏈都沒有把核電視為綠電。
-
新聞快讀/美國史上最致命野火 夏日戲水慎防阿米巴腦膜炎(2023.8.7-8.13)
|全球《公視新聞網》為您精選一週國內外大事,關注焦點包括:副總統賴清德出訪過境美國/美國百年來最致命野火/相隔12年台灣再現阿米巴腦膜炎/適合1人獨享的「MINIBALL」新品種西瓜/碳權交易所啟用/核融合發電效率再突破/新竹女中反對改隸陽明大學/販賣第一級毒品判死刑或無期徒刑違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