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成本
-
從交通設計到用路文化,公館圓環拆除的反思!【獨立特派員】
|生活台北市連七年交通肇事件數第一的公館圓環,於9月29日已改成正交路口。這場耗時20年的爭議卻沒有停止。獨立特派員整理四大爭議:改正交是否能同時兼顧成本效益與降低肇事數、填平公車與行人專用地下道、行車效率變好或變差、在地居民交通動線受限。
-
中秋豬價每公斤破百元 養豬協會:合理非哄抬
|生活中秋節連假烤肉等因素,豬肉需求大增,原本每公斤回穩到雙位數的豬價,再次回升到百元,引發討論。對此養豬協會強調,因為小豬藍耳病、下痢等疾病影響,導致豬隻育成率不佳,百元豬價合情合理並非哄抬。
-
擁地理與多國語言優勢 大馬吸引AI巨頭投資
|全球AI發展在東南亞如火如荼,馬來西亞憑藉相對低廉的水電、鄰近新加坡的地理優勢,以及多語言環境等因素,吸引了中美科技巨頭的目光,前來設置資料中心。包括亞馬遜、微軟、谷歌等公司已承諾,未來數年在當地投資的總額高達470億美元,這會不會撼動新加坡在東南亞地區AI樞紐的領先地位,請看公視國際記者來自現場的採訪報導。
-
颱風吹翻蚵棚重建成本增2成 蚵農憂漲價後難競爭
|地方中秋節即將到來,鮮蚵需求大增,不過台南蚵農卻很無奈,因為接連颱風侵襲,蚵棚受損嚴重,重建成本比去(2024)年增加約2成。另一方面,越南進口牡蠣價格也衝擊本土牡蠣。
-
民生電錢欲起0.71% 小家庭、店頭1個月加70箍
|電價費率審議會今仔日 (9/19) 舉行,審議會考慮著電價攏無反映成本,加上台電累計到今年七月底,已經了4179億,決議這改平均電價起0.71%,抑若產業電價無調整。若以小家庭來講,一個月用電佇700度以下,平均一個月上濟加70箍;小店頭也差不多加70箍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為台語文)
-
電價審議委員會拍板 產業用電凍漲民生均漲幅0.71%
|生活電價費率審議會今(19)日登場,審議會考量電價未能反映成本,加上台電累計虧損已達4179億元,決議這次平均電價微調0.71%,不調整產業電價,但民生電價微調各級距單價,如果是一家四口,月用電在700度以下,平均每月電費最多增加70元。小店家平均每月電費最多增加70元。這次透過平均電價微調,可望挹注台電超過60億元。
-
電價平均微調0.71% 四口之家估每月最多增70元電費
|產經經濟部電價審議會今(19)日拍板電價調整幅度,整體平均電價微幅調漲0.71%,其中產業電價不調整,民生住宅電價由平均每度2.77元調漲至2.89元。試算每月用電330度以下住戶,電費最多增加33元;用電700度以下者,每月電費則最多增加70元。經濟部表示,雖然台電虧損累計已4179億元,但為減少物價波動,因此本次僅微調電價。
-
美國紐約推動廚餘堆肥 年減4萬噸廚餘解決垃圾難題
|全球美國紐約市2年多前開始推動廚餘堆肥計畫,廚餘不再只是垃圾,轉化後能改善土質,提升吸水力,降低洪災風險,同時也減少垃圾掩埋場的甲烷排放。現在紐約市更成立了堆肥處理廠,每年可處理4萬噸廚餘,並免費提供270萬公斤堆肥,給居民、學校和社區花園使用,一舉多得。
-
對等關稅衝擊台灣農業!開放市場又存在哪些隱憂?【獨立特派員】
|產經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「對等關稅」8月29日遭聯邦上訴法院判決違法,但暫時可維持至10月14日,等待最高法院審理。該政策自8月7日起實施,暫時性稅率為20%,再疊加既有關稅,已對台灣農產品出口造成明顯影響。產值最高的蝴蝶蘭訂單下滑15%,台灣鯛收購價下跌三成。同時美方強烈要求農產品進口零關稅,進一步衝擊台灣稻米、雞肉等產業。台美農產品貿易長期逆差,2024年台灣進口美國農產品金額達38億美元,出口僅9億美元。產學界憂心,若農產品市場成為談判籌碼,將危及糧食安全,對本土農業帶來嚴重打擊。
-
葉菜類價格下跌回穩 產量過剩部分農民棄收
|生活7、8月期間因颱風、豪雨侵襲,導致蔬菜價格居高不下,近期因生長期較短葉菜類復耕上市,價格下跌,甚至有的產量過多,部分農民棄收,但瓜果類因復耕期長,價格還是維持高價,以西螺果菜市場來說,整體蔬菜交易量回升至800公噸,平均菜價從一個月前每公斤60元,下跌回穩剩每公斤35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