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文化
-
馬太鞍遷村或中繼安置成難題 回望台灣重大災難如何重建?
|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釀災,受災嚴重的佛祖街有71戶具居住隱憂,其中有39戶規劃在台糖用地興建中繼屋。災害後花蓮縣府曾評估遷村,但受災戶希望能「離災不離鄉」。返回家園可以是選擇題嗎?這個問題在921地震與莫拉克風災皆曾進行討論,無論是原地重建或異地安置,仍要仰賴政府與社會協助,公視新聞網整理歷來重大安置政策,一次看懂災後重建議題。
-
受非洲豬瘟禁令影響 吉貝耍夜祭改用「米糕豬」
|生活今(24)日晚將登場的國家重要民俗、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,其中重要環節拜豬還願面臨非洲豬瘟禁運禁宰令,無豬可用,部落族人積極尋求替代方案,經台南市政府跨單位協調,夜祭當天將以米糕豬史無前例登場,成為文化創新與傳統延續的象徵。
-
羅浮宮維安嚴重不足 館長引咎辭職被駁回
|全球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珍藏寶物失竊案,被形容是2019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後最重大的文化浩劫。在休館3天之後,羅浮宮終於重新開放阿波羅長廊以外的區域,不過維安漏洞還在,尤其是館外監視系統嚴重不足的問題。羅浮宮館長昨(22)日在一場聽證會上也對外表示,她在竊案發生後已經遞出辭呈,不過法國文化部沒有批准。
-
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,災民重建的漫長考驗【獨立特派員】
|環境花蓮馬太鞍溪潰壩釀成嚴重水患,災後超過半個月,地方重建仍陷混亂。從自救會組織、安置爭議到學校兼作避難所,災民的努力與政府的應變落差,暴露出基層災防體系的斷層與資訊不透明。當臨時收容逐漸結束,真正的挑戰才開始,如何在重建過程中兼顧生計、文化與社區韌性,考驗政府整合能力,也考驗社會對災後長期支持的耐心。
-
臺灣史前博物館展覽 呈現早期文化「拍樹做衫」
|佇早期原住民會用鹿仔樹來做樹皮衫,毋過因為做工複雜,這馬已經慢慢仔失傳,臺灣史前博物館佇新莊舉辦為期六個月的特展,號做「拍樹做衫」,希望共這項文化完整保留落來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、內文為台語文)
-
總統文化獎揭曉 何政廣、林立青獲獎
|文教科技今(2025)年總統文化獎揭曉,包括藝術家雜誌創辦人何政廣獲文化耕耘獎,他為藝術家們打造發聲平台,更記錄台灣美術發展的軌跡。而《做工的人》作者、長期協助弱勢的林立青則是獲文化獎的青年創意獎項。
-
奈及利亞廁所自拍美學崛起 潮店洗手間燈飾、鏡面成標配
|全球非洲人口最多的奈及利亞,也是非洲第二大的經濟體,隨著城市化與年輕族群的消費力崛起,奈及利亞的夜生活與流行文化的多樣性也不遑多讓,其中廁所的自拍潮流,展現商家的裝潢創意與女性客層的消費能力,讓人大開眼界。
-
親子共讀、減少聲光刺激 專家:有助培養兒童執行力
|社福人權如何幫助孩子培養適應未來的能力,是許多父母關注的焦點。今(16)日有場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建議,培養孩子專注學習、控制情緒進而解決問題的執行功能,是面對未來挑戰的重要關鍵,像是親子共讀、減少影音聲光刺激都有幫助。
-
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:生存、生計、生活【我們的島】
|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,已過半個月,鏟子超人們持續到花蓮光復鄉支援,在國軍與志工協助下,淤泥漸漸清除,但是居民嚴峻的生存、生計和生活挑戰,才正要開始......
-
花蓮太巴塱部落保留傳統 盼以社區營造傳承文化
|文教科技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,重創光復鄉,鄰近馬太鞍災區的太巴塱部落,迅速動員協助清理災區,更成為物資集散站之一。這個位於花東縱谷的太巴塱部落,是阿美族歷史悠久的部落之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