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文化
-
來台一甲子為藝術文化扎根 秘克琳神父獲頒宜蘭榮譽縣民
|地方天主教靈醫會神父秘克琳來台已61年,長期無私為宜蘭藝術文化扎根,除成立蘭陽舞蹈團、成為首個在天主教宗面前表演的團體,秘克琳更是宜蘭國際童玩節幕後推手,邀請許多國際表演團隊到宜蘭演出。縣政府為表達感謝和敬意,今(26)日頒發榮譽縣民證,讓秘克琳成為全縣第16位榮譽縣民。
-
幼兒園用茉莉花寫台語歌 保留在地文化記持
|台語新聞佇板橋浮洲仔過去上出名的就是「茉莉花茶」。雖然做茶的產業已經消失,毋過茉莉花佇當地猶是真濟、真芳。新北市大觀幼兒園,為著欲予囡仔知影茉莉花的故事,老師和囡仔用茉莉花來寫台語歌,保留在地文化記持。(新聞標題、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)
-
英新冠疫情檢討報告 指強生政府防疫決策慢半拍
|全球幾年前的新冠疫情為各國烙印下深深的傷痕,英國官方至今一直在檢討,而在最新發布的報告當中,「疫情調查委員會」沈痛指出當時政府的缺失,一句話總結就是「too little, too late」,做得太少又太遲。
-
原民族服圖騰融入時裝 史前館展出逾40件作品
|生活原住民的族服,通常在傳統祭典儀式、或是部落重要場合才會看到,不過隨著時代的轉變,有藝術家將族服上的圖騰飾品融合現代元素,創作成時尚服裝,現在正在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出。
-
勞動部指長榮空服員病逝「請假文化扭曲」 擬修法保障病假權
|社福人權長榮航空一名孫姓空服員日前抱病執勤,返台後不幸離世,勞動部今(20)日公布調查結果指出,長榮航空請假文化扭曲,對組員突發疾病的緊急應變規範也不夠周詳與落實,導致孫員未能獲最適當處置。對此勞動部表示,將修法明定雇主不能以勞工病假天數作為考核基準,若須扣除全勤獎金也應符合比例原則。
-
-
桃園7大客家館舍年虧4千萬 客家局:收入非唯一考量
|地方桃園全市7大客家館舍去(2024)年收支短絀超過4000萬元,除台灣客家茶文化館外,其他館舍全部虧損,引發議員批評。客家局回應,文化性館舍不以收入為唯一考量標準,去年起已針對7館舍整合行銷策略,今(2025)年截至10月總入館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3%。
-
台日聾人合作 "黃色的孩子"入圍東京影展
|社福人權東京國際影展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影展之一,5日晚間舉辦頒獎典禮。由日本聾人今井美香擔任導演、與台灣聾人跨國合作的電影"黃色的孩子",也入圍了鼓勵亞洲新銳導演的《亞洲未來》競賽單元。雖然最終未能獲獎,但今井美香認為,能入圍就是一項重要的肯定。
-
美術館志工誤擦髒污毀展品 基隆文觀局向藝術家致歉
|社會基隆美術館正在進行年度大展,展品「倒裝的語句-16」,鏡面上的「灰塵」也是作品的一部分,卻被志工誤以為是髒汙,擦拭乾淨失去原貌。對此,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已經向藝術家陳松志致歉,希望討論延續創作的可能性。陳松志則透過臉書表示,和美術館共同處理中,以維護展出作品的權益。
-
看見避難弱勢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警示【獨立特派員】
|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14點50分左右溢流導致潰壩。這是一場預知的災難,卻還是造成19人死亡、5人失蹤。《獨立特派員》記者走訪光復鄉與鳳林鎮後發現,在每個防災環節都有「避難弱勢」。個人層面包括移工、獨居、不懂國語的原住民長輩,再加上從八月開始就不斷通知狼要來的細胞簡訊,在在降低民眾警覺。制度層面,從中央到地方的防災避難流程疏於實戰演練,連避難疏散地圖都不清不楚。這些都是促成悲劇的主因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