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院版《財劃法》草案出爐 挹注地方1.2兆元創新高
立法院去(2024)年12月三讀通過《財劃法》修法後,由於離島統籌分配款計算公式錯誤等問題,導致出現345億元無法完全分配。在藍白兩黨聯手推動下,立法院本月14日再度三讀通過《財劃法》修法,但行政院認為再修版造成更大問題,因此於20日提出政院版修正草案。
財政部指出,政院版草案將確保中央挹注地方的統籌分配稅款、一般性補助、計畫型補助等3項主要財源,合計不低於2025年度水準,且預計將給予地方創新高的1兆2002億元,多於2024年修法版本預計釋出的1兆1683億元。

統籌分配款方面,將優先用於彌補各地方政府基本財政收支差額,保證地方財政立足點平等;在地方政府水平分配上,則將所有直轄市及縣市的計算公式統一,解決長年來「誰先分、誰後分」的問題,並同步調整人口、營業額等分配指標權重,期望促進區域均衡發展。
財政部表示,依據政院版草案,統籌分配款規模將達8213億元,較2025年度增加3537億元,因此一般性補助款無須再編列增裕財源,其中1080億元將回歸地方自辦事項,落實錢與事權相符原則。
一般性補助方面,主計總處在8月為因應2024新版《財劃法》擴大地方所獲統籌分配款規模,將原本一般性補助款中的教育、基礎建設等項目,改為須由地方向中央申請,僅保留社福項目仍直接以公式設算方式發放補助。
但財政部指出,政院版草案中,教育及基礎建設將回歸直接補助項目,依草案內容設算,預估教育、基礎建設與社福等3項目共將挹注1421億元,另有1080億元納入「基本財政需要額」,將以統籌稅款優先彌補。
計畫型補助方面,則維持2368億元補助規模,繼續支持地方軌道等重大公共建設。

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,若依照立院14日通過的再修版《財劃法》,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會從原本舉債3000億,再多舉債2600億達到5600億,超乎《公債法》規定的舉債15%上限,使國家破產風險升高;若要不違背舉債上限,就只能減少中央的政策預算,但兩者對政院而言都無法做到。
卓榮泰強調,中央與地方首長過去一年內已進行至少6次會商,六都首長對政院提出新版本均持正面態度,因此政院版草案是能取得最大共識、最具合理性的版本,期望在送請立法院審議後能獲得立委支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