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鞍堰塞量體縮小 學者:需擔心上游「來水」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下降,湖水持續溢流,2日上午空勤總隊飛抵湖區,安裝「小型水位觀測浮標」,不過壩體土石鬆軟,直升機仍難以降落。學者指出,目前最大的威脅不是堰塞湖的蓄水,而是將來從上游來的水量,目前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仍維持紅色警戒,表示若要降級,需具備幾個條件。
直升機吊掛特搜教官,要把人送到堰塞湖壩體,不過才著陸踏出兩步,人就被往上拉,畫面再拉近看,教官的腳陷入軟泥,人要站穩都有困難,更遑論讓直升機停靠。林保署花蓮分署2日上午申請直升機飛抵湖區,最後降落困難,但先安裝好「小型水位觀測浮標」。
農業部林保署治理組長劉忠憲表示,「這要概略去測量湖區水深的分布,後續就會去再進行水下地形測量跟進行水位計的安裝,不過這部分必須要直升機能夠降落,我們人員跟這個設備才能夠下去。」
一早6時出動的空拍機拍到堰塞湖上方塵土飛揚,農業部表示,雖然它的量體明顯縮小,但崩塌持續發生,估算超過3億方土砂、83%堆積壩體。學者在災後模擬,現在主要的風險,不是壩體的「蓄水」,而是上游的「來水」。
台大土木系教授游景雲說:「壩的潰決,其實已經不是一個主要風險,這個水體的瞬間往下衝,其實量體非常低,而比較需要擔心的是上游,進來的洪水量進來是多少,大概會增加四分之一的流量。」
若上游有1000CMS洪水,將會增加為1260CMS沖往下游,游景雲也進一步模擬,若超過1000CMS洪水下來,主要受災區仍會是南岸佛祖街這一帶,但北岸也受波及。
水利署持續疏浚與補強堤防因應中,但中央也決定,當地只要24小時累積雨量達100毫米就發警報。
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表示,「將透過通報單跟細胞廣播,以及運用警報系統,採用與海嘯一般的鳴響進行避難。」
堰塞湖還是得安裝水位計監控,才能從水位變化掌握是否有新崩塌,林保署說持續嘗試。
至於最新輕颱麥德姆,預計對災區影響不大,不過現在仍維持紅色警戒。內政部表示,要降級有幾個要件,包括天候穩定、壩體穩定、河道是否疏濬、堤防是否加固等。
蔡思培/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