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光復鄉清出逾萬噸淤泥 環境部:速移往4暫置場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來自四面八方的民眾化身鏟子超人,前往光復鄉協助災民復原,截至昨(30)日已清出近3萬5000噸的垃圾、超過1萬公噸淤泥。這些垃圾初期規劃先送到當地的暫置場,再分批交由台泥焚化爐來處理。由於目前氣象預報,4日開始,花蓮有可能出現大雨甚至豪雨,環境部長彭啓明說,淤泥會盡速從街道移除,而適當降雨反而有助洗除淤泥。

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之後已超過1週,天氣都還算穩定晴朗,不過受到已經生成的熱帶性低氣壓影響,這個週末可能要讓花蓮縣變天。

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代表預估,「降雨的時間大概就是4號左右那一天,那雨量的部分,以目前的資料顯示,大概就是大雨到豪雨這樣的等級。」

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投入災區協助復原,不過部分街道的淤泥與垃圾早就已經堆成小山,不及時處理就擔心大雨來襲會造成二度污染。目前環境部規劃街道上盡快清除,但也認為降雨有助洗除街道淤泥。

環境部長彭啓明認為,「我個人反而希望在市區多一點雨啦,因為這個淤泥都已經開始硬化,所以如果下一點雨,那個淤泥就會好一點點。」

記者詢問,萬一堆好的淤泥沒及時清走,大雨又沖刷,是否會造成二次傷害?彭啓明回應,「不會不會,乾掉之後非常的硬,那下一點點雨讓它潤滑一點點,或許有一點好處。」

清出的淤泥會被先送往已規劃好的4處暫置場,都是台糖出借的土地,面積近30公頃,環境部表示,暫置場會有簡易防污與排水設施,比較不怕大雨來沖刷溢流,然而眼前當務之急是溝渠與化糞池淤泥清除。

彭啓明表示,「還有這個水溝側溝,所以這個也影響到當地的生活,包含化糞池、廁所都沒辦法使用,所以目前我們正努力地解決民生的問題為主。」

估計沖出堰塞湖淤泥高達3000多萬噸,不少來到市區,目前清除超過1萬噸。彭啓明指出,預估週六雨勢不是颱風等級,降雨可望軟化淤泥,拚一點最快在中秋節前,完成市區清理,前幾天市區交通混亂,導致速度快不起來,但重新協調後由軍方指揮,希望能開始加快速度。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