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犀牛面臨極度瀕危 南非日均1隻遭獵殺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今(22)日是世界犀牛日,多年來由於人類盜獵犀牛角,使得多數犀牛面臨極度瀕危,在設有犀牛保護區的南非,至今平均每天仍有1隻犀牛遭到獵殺。
犀牛在南非這處野生動物保護區內,看似自在的遊走,但保育員坦承,盜獵危機仍未解除。
南非野生動物保護區觀察員福爾斯說:「如果我認為盜獵不構成威脅,那就太天真了,儘管我們已經很多年沒有發生過盜獵事件,但盜獵始終是一個威脅,尤其是考慮到我們保護區邊界上,居住著一個龐大的群體。」
目前全球約有2萬6千多隻犀牛,其中約半數生活在南非。保育團體指出,2014年盜獵危機最嚴重時,南非一年損失超過1400隻犀牛,而且連續好幾年都是如此。後來情況雖然受到控制,但至今平均每天仍有一隻犀牛遭到獵殺。
在盜獵情況依舊嚴峻的情況下,包括黑犀牛、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,已列入極度瀕危,北方白犀牛則已功能性滅絕。
保育團體表示,除了採取去角措施、加強巡邏與監控、並提升司法打擊力度之外,還必須降低犀牛角的需求,才能抑制盜獵。
鏡頭轉到俄羅斯,位在北極圈內的亞庫提亞地區,是北極熊的重要棲息地,研究人員9月間進行年度普查,發現這幾年北極熊的數量大致維持穩定。
保育組織研究員車努克表示,「觀察人員計算出87隻北極熊,這與以往根據目視觀察,得出的數據大致相當,我們可以推測儀器成像的結果,也將與2023年和2024年所進行的研究相近。」
目前北極熊被列入易危名單,研究人員透過麻醉取得身高體重等數據後,也會加裝追蹤器,持續關注北極熊的生態變化。
黃瑀喬/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