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白犀牛全球僅存2萬頭 非洲展開史上最大物種遷移計畫

鄭惟仁 / 編譯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南方白犀牛,目前全球只剩2萬頭左右,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「近危」物種。為了保育南白犀,日前非洲展開一項史上最大的物種遷移計畫,把南非30頭白犀牛,空運到3400公里外的盧安達安置。盧安達官員表示,這批白犀牛能為當地物種增添多樣性,當局也會做好保育工作。

一箱箱的貨物裝載上一架波音747,貨箱裡可不是一般的貨物,而是30頭南方白犀牛。牠們要展開從南非到盧安達,一趟長達3400公里的史上最大的物種遷徙,落腳在阿卡蓋拉國家公園。

野生動物保育團體創辦人 維克里表示:「一次非常長程的遷移,也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,但我們對結果很滿意,柵欄裡現在有30頭健康的犀牛,希望牠們能開始定居繁殖,兩年後應該能看到牠們的後代。」

南白犀平均體重2公噸,是現存體型最大的犀牛,在陸地上僅次於大象。所有犀牛都需要施打鎮靜劑,以消除攻擊性,但劑量控制得非常精準,因為犀牛若完全麻醉躺下,將使胸骨受到傷害。來到盧安達的野生動物園後,外頭則有荷槍實彈的武裝軍人,保護這批南白犀不被盜獵者獵殺。

芬達野生動物保護區主管奈勒表示:「這些犀牛面臨最大的威脅是盜獵,如果能保護牠們,確保不因犀牛角而被射殺,那麼這裡就是好地方。」

根據自然基金會的數據,目前南白犀只剩2萬頭左右,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「近危」物種。犀牛角在亞洲被認為有藥用功效,導致非洲盜獵犀牛問題嚴重。在南非、平均一天有3隻犀牛被殺,為了保護這群南白犀,牠們的犀牛角已經被鋸掉。

盧安達首席旅遊官卡葛魯卡表示:「透過增加這裡以前所沒有的物種,我們正在打造這個公園,讓這裡的生物變得多樣化,供白犀牛在此生活,讓牠們能夠更加快樂,我們更進一步,為國家公園的保護做出貢獻。」

相較於南白犀在盧安達展開新生活,2018年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,遭到殺害後,全球只剩兩頭雌性北白犀;所幸科學家目前正在嘗試,以體外受精的方式生產試管犀牛,希望能挽救北白犀免於滅絕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