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院通過海纜7法修正草案 盼嚇阻犯罪、強化保護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近年來我國周邊海域的海底電纜斷裂事故頻傳,因此今(18)日行政院會拍板通過《海纜七法》修正草案,希望達到嚇阻作用並強化維護海纜安全。故意破壞海纜且情節嚴重者,最重可處無期徒刑、併科1億元以下罰金,並特別增訂沒收船舶等犯罪工具規定,也強制船舶開啟自動辨識系統,否則將處罰。
近年來不斷傳出中國權宜輪破壞我國周邊海底電纜,被認為是中共灰色地帶作戰手段,因此行政院會18日拍板通過「海纜7法」修正草案。
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代理主任謝俊隆說明,「當前的困境,我們發現就是權宜輪恣意地滯留錨泊,破壞我國海底電纜,為了加以達到嚇阻效果,第1個就是各類的海纜管線都納入保護。」
本次修法將通訊、電力、天然氣等各類海底電纜與管線全面納管,不論是故意破壞、未遂或是過失都將處罰,最重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,若嚴重情節者,還可處無期徒刑、併科1億元以下罰金,同時要加強管理船舶與港區,明定來往船隻必須開啟船舶自動辨識系統AIS,也增訂沒收犯案船隻的規定。
行政院政委林明昕表示,「包含通訊的、電力的、自來水、天然氣還有氣象偵測的海底管線,這一次定調就海纜7法的修法,保護的不只是國安,更強調民生的必須的保護。」
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則表示,「當海上的目標透明的時候,我跟各位報告,我們從第一線,我們在雷達的畫面上就將會大量的減少暗船的數量,如果大家都不開AIS,暗船那麼多的時候,我們如何去有效地辨識暗船當中可能違法,而為我們應該要密注的船舶呢。」
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,海纜7法修法對於在第一線的海巡人員非常重要,能更有執法的正當性,並且形成源頭嚇阻的效果。
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認為,「可以訂定一個高敏感區域的水域,提高這整個監控機制並強化橫向的管理。譬如說當他有船舶接近高敏感區域的時候,海巡甚至於海軍在外海就可以開始發出一些預警的措施。」
而專家建議,除了法律層面的整合,政府也應思考更積極的海纜整體防護作為,比如增加對周邊海域的監測能力、強化部分線路受損時的系統備援,以及透過國際合作建立不良紀錄船隻黑名單等。
洪詩宸/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