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、西等國轉向重新擁抱核能 小型反應爐SMR等新技術成關鍵

2011年日本福島爆發核災後,當時許多國家的核電計畫相繼喊停或縮減,而近幾年來隨著各國對電力的需求激增、減碳壓力加上新式核能技術的發展,各國又開始重新評估核能價值。以往反核的國家包括德國、西班牙和丹麥等國紛紛轉向,31國在202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更承諾2050年前,將全球核電容量增加到3倍。

英國首相施凱爾6月時表示,「今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,因為我們作出重大決定,在塞茲韋爾核電計畫,針對我國核能未來這是一筆龐大的投資,達140億英鎊,將帶來1萬個就業機會,為期10年的工程項目,同時還包括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的推進。」 

英國政府宣布追加142億英鎊,約合5700多億台幣,作為塞茲韋爾新核電廠的投資款項,這是英國20多年來第2座新建核電廠,被財政大臣譽為英國核電世代的重要一步。

英國是迎接新核電時代的眾多國家之一,愈來愈多國家回頭擁抱核能,理由不外乎俄烏戰爭開打以來,各國意識到能源獨立的重要性,同時間面臨減碳目標的壓力,以及AI科技發展對穩定電力的大量需求。而翻轉過去核電不安全印象的關鍵,在於新核能技術的問世,包括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和新一代反應爐的發展,都被認為能提高核能安全性與效能。

美國賓州州大核子工程教授史汪特斯說明,「微型反應爐約比傳統反應爐小100倍,它們的特點之一是具備機動性,可以放在一輛貨櫃卡車上運輸,然後送到不同的設施部署,就像是一顆核能電池一樣,只要接上就能運轉8到12年,如果你把100個反應爐連結起來,用來供應資料中心的電力,即使其中一個出現故障需要處理,你依然能維持99%的電力供應。」

目前國際間明顯從反核立場轉向擁核的國家有德國,在2024取消反核立場,與法國合作在歐盟爭取核能與再生能源同等的立法地位;西班牙原定在2035年前淘汰所有核電,近期則改口表示不排除核電廠延役的可能性;美國總統川普在2025年簽署行政命令,計畫加速核能發展,目標是2050年的產量增加4倍;而遭遇福島事故後關閉多數核電機組的日本,這幾年開始重啟反應爐,以確保能源能穩定供應;自1985年開始禁核的丹麥,近期則宣布評估新一代核能技術,以彌補太陽能與風能不足。另外包括比利時、瑞典和義大利都走上核廠延役或放寬反應爐數目限制等。

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(Ursula von der Leyen)在去(2024)年3月曾表示,「延長現有核電廠的安全運作,是確保大量潔淨能源最便宜的方法之一,因此它能為具成本效益的淨零鋪路。」

2024年第一屆核能峰會,與會領袖承諾興建更多新的核電廠,以補足再生能源的缺口,也預言了未來幾年全球核能供應量可望大幅成長的趨勢。根據高盛集團研究部的報告,到2040年全球核能裝置容量預計將增加超過5成,核能在全球發電結構中的占比,也將從約9%提升至12%,如果微型反應爐SMR技術能進化到大規模部署的階段,未來核電成本也可望下降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