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淨零碳排
-
碳權交易所擬7月成立 國外碳權交易先行
|生活為了配合國家淨零排放目標,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證實,最快7月將成立碳權交易所。依據規劃有3大項的業務,初期以國外碳權交易為主;國內交易部分,則要等相關法令完備後,預計明(2024)年再進行。環保署則強調,國內碳權交易短期內不會實施總量管制,也不會去做免費核配。
-
市區公車訂2階段電動化 業者:換車成本負擔重
|生活因應淨零碳排目標,政府訂定2025年市區公車電動化達35%,2030年市區公車1萬1700輛全面電動化。不過,對照現有電動大客車數量只有1170輛,換算下來未來3年內,業者必須有意願汰舊,並且新購至少2900輛電動公車才能達標。客運業者表示,購買電動公車,交通部補助370萬而業者要自籌630萬,是沉重負擔。環團認為,政府可提供業者,融資貸款管道增加業者購買意願。
-
112年科技預算1383億元 國科會:太空、淨零碳排增經費
|產經科技部在7月底改制為國科會之後,確認112年度的科技預算規模,來到1383億元,成長幅度達13.8%,也是歷年之最。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指出,預算增加的部分,將用於基礎研究、太空和淨零碳排等領域。而面對全球的科研發展迅速,包含中研院長廖俊智和科技業代表都認為,要提早為新科技的出現布局。因應高齡社會到來,台灣過去已經在進行的精準健康、高齡科技,未來會持續發展,要在解決可能出現的民生問題同時,讓台灣產業看
-
政院推淨零碳排 首座加氫站最快明年底上路
|環境國發會今(2022)年3月公布「2050淨零碳排路徑」,估算到2030年將投入近9000億預算,其中包括開發再生能源、氫能等。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強調將積極轉型,「示範加氫站」預計最快明年年底上路。而經濟部長王美花也透漏,已成立「氫能工作小組」,中鋼、中油已投入「氫能煉鋼」等研發。
-
目標全球2050淨零碳排 IEA:核電發電量須倍增
|全球國際能源總署「IEA」多年來都視核能為減碳的重要方法之一,上個月底發布最新報告,強調全球要在2050達成「淨零碳排」,核電必須倍增。支持核能的學者認為,各國力求能源自主與安全,蔡政府非核的年限可考慮延後,不過,反核環團強調,國內核電廠已超過申請「延役期限」,不用核能一樣可達成「淨零碳排」。
-
電動車專屬時間電價6月上路 尖、離峰價差達4倍
|生活國內淨零碳排戰略,喊出2040年市售電動汽機車市占率達100%。不過,多數車主抱怨「充電樁」嚴重不足,若無法提升,根本不會想換電動車。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,中油會率先增設充電樁,並進一步評估擴大量體。另外,也規劃時間電價,提高換車誘因,離峰時間充電,一度電只要2塊錢,價差4倍,將在6月正式上路。
-
工商協進會論壇聚焦淨零碳排 工研院:科技創新成關鍵
|環境蔡政府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,並開始徵收碳費,不少企業憂心將衝擊營運成本、降低競爭力。今(18)上午工商協進會舉行論壇,探討企業如何因應,華碩強調永續是企業要走的路,在台灣2030年要達成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;而工研院則指出,台灣身為全球重要供應商,減碳是必須做的。
-
世界地球日談永續 蔡英文重申2050淨零碳排目標
|生活今(22)為世界地球日,總統蔡英文完成自主健康管理,上午出席永續設計行動高峰會,提及如何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,將投入氫能、地熱等新興科技,加速能源轉型。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致詞時,特別提到,台灣是世界公認的全球環境領導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