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華郵稱關稅談判涉及台灣軍購 美國務院不予置評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,美國跟各國的關稅談判可能延伸到國安跟軍事層面,像是可能要求台灣增加軍費或加大對美軍購。不過美國國務院回應,不評論華郵報導。另外由於總統賴清德宣示明(2026)年國防預算將達GDP的3%以上。傳出最快9月,國防部將提出規模可望達7000億以上的軍購特別預算。

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全球貿易體系,美國華盛頓郵報取得多份美國政府與多國初期談判文件,在報導中揭露川普關稅談判不只在貿易領域,還延伸到國安跟軍事層面,直接施壓盟友配合軍事部署,像是要求柬埔寨允許美軍進出雲壤海軍基地等,也傳出要求台灣增加軍費或採購更多美國軍武。

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認為,「不管有沒有關稅問題,我們都要提升國防力量,如果現在能夠綁在一起是川普的政策,對台灣更有利,表示美國必須要出售給台灣需要的一些防衛性武器。」

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表示,「我們支持政府購買台灣需要的防衛武器。買武器並不會縮小貿易的順差,第二,大規模購買武器也很可能造成我們其他部門預算的排擠。」

美國國務院不評論華郵報導,但強調期待看見川普政府利用互惠的貿易談判造福美國人民。

而為達成國防預算達GDP 3%以上目標,我國防部長顧立雄先前表態,將研議軍購特別預算,傳出最快9月中、立法院開議前提出,規模上看7000億元。

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說道,「可能還是以飛彈為主,因為不管是制空或者是制海,這些飛彈的能力基本上,它會形成我們在空優上的基礎。」

專家分析,飛彈跟無人載具、反無人載具都是重點發展方向,像是要向美方採購的國家先進地對空飛彈系統(NASAMS)、愛國者飛彈,甚至是國產的天弓、雄三飛彈,都是海空軍迫切需要的戰力。

至於美方軍購延宕,除了M1A2T戰車陸續到貨,但愛國者飛彈等持續延宕,專家建議國軍應積極爭取、盡早交付。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