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澳重組粒線體基因缺陷受精卵 助高風險婦生8名健康寶寶惹議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英國與澳洲的研究人員利用一項實驗技術,將帶有粒線體基因缺陷的受精卵,與健康捐贈者的受精卵重組,大幅降低了罕見遺傳疾病的風險,並且生下了8個健康的寶寶。不過這種療法因為涉及第3人基因,被稱為「三親嬰兒」,也引發倫理爭議。
照片上的女嬰莉莉早產出生幾個禮拜,就開始出現異狀,她體型瘦弱,會無緣無故癲癇,兩次心臟驟停,最後只活了6個月,醫師診斷顯示她得了罕見的粒線體疾病。
所謂粒線體是細胞的小型能量工廠,它們的DNA如果有缺陷,就可能損害大腦、心臟、肌肉等各種器官,造成極大的痛苦且沒有辦法治好,大約每5000個兒童會有1人得到這種疾病,而粒線體基因來自於母親的卵子。
英國跟澳洲科學家合作,利用一種原核移植技術,成功幫8位高風險女性生下健康寶寶。
克里克研究所幹細胞與發育遺傳學專家洛弗爾巴奇說,「原核移植的技術,有效換掉不好的粒線體,用好的粒線體來替代。」
做法是將粒線體基因缺陷母親的受精卵取出細胞核,放進一個粒線體正常、去掉細胞核的捐贈受精卵裡,重組成一個健康的受精卵,再植入子宮受孕生產。
英國2015年修法,在嚴格條件下允許這種療法,歷經10年終於看到成效。
發表在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,指出8名高風險婦女接受原核移植後,有7人生下包括一對雙胞胎在內,共8個健康寶寶,還有1人仍在懷孕。
目前最大的寶寶已經2歲,其中5個寶寶粒線體突變低到測不出來,另外3個變異率也很低,團隊會持續追蹤至少5年。
這樣的療法因為涉及第3人基因,被稱為「三親嬰兒」,甚至引發倫理爭議,但專家否認,強調嬰兒的特徵仍然主要來自雙親。
克里克研究所幹細胞與發育遺傳學專家洛弗爾巴奇表示,「線粒體DNA所編碼的基因只跟能量生產有關,並不影響任何外顯特徵,英國明確認定他們不是三親嬰兒。」
粒線體缺陷造成許多家庭痛苦,無數孩童早夭,原核移植技術為他們開了一扇窗,訂製一個健康寶寶不再是夢想,目前全世界只有英國與澳洲通過這項立法。
姜筑/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