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報復歐盟徵電動車關稅 歐洲白蘭地遭課39%重稅
白蘭地在歐洲歷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12世紀,當時為了方便長途航海時保存葡萄酒而誕生,經過幾個世紀演變,如今已是歐洲代表性的烈酒之一,近年來也大量銷往美國與中國市場,當中以法國Cognac干邑酒占絕大多數。根據估計,2024年全球白蘭地市場規模約為270億美元,折合超過台幣7800億元。
不過近年來,中歐貿易關係持續緊張,為了報復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懲罰性關稅,中國也對歐洲白蘭地展開反傾銷調查,不僅課徵最高39%的臨時關稅,還禁止相關產品在中國免稅店販售,首當其衝就是法國干邑酒,法國也因此成為中歐貿易戰的重災區。

法國貿易部長馬丁(Laurent Saint-Martin)6月23日表示,「干邑和雅馬邑產業這幾個月以來一直是中國當局反傾銷調查的對象,這讓他們陷入困難的處境,因為這可能導致完全難以承受的關稅,使這些產品幾乎無法進入中國市場。我們正與中國商務部談判,總統馬克宏(Emmanuel Macron)也與習近平會談,希望能找到積極的解決方案。」
根據中國海關統計,2023年1月到11月期間,中國從歐洲進口的白蘭地總值約15.7億美元,折合台幣約458億元,其中法國干邑酒比例超過9成5。隨著中歐摩擦加劇,法國干邑酒出口中國一度大減6成,酒商每個月的損失就高達5000萬歐元(約台幣17億元),苦不堪言。
法國干邑生產商總工會主席布杭坦言,「我們當然很憂心,因為現在中國是我們的第二大市場,如果失去那個市場,對於干邑產業將是災難性打擊。」

白蘭地出口受阻,除了業界憂心忡忡,也推動法國政府加緊與中國磋商。法國國民議會議長皮韋(Yaël Braun-Pivet)6月底率團訪問中國,與政協主席王滬寧、人大委員長趙樂際等高層會面爭取轉圜。
不過看在貿易專家眼裡,這場風波似曾相識。
美國貿易代表署前總法律顧問佩許(Greta Peisch)表示,「北京這套劇本我們並不陌生,2013到2015年時的太陽能產業就發生過一樣的事。當時歐盟想對中國補貼的太陽能產品徵稅,北京則對歐盟葡萄酒和豪車提出關稅,讓歐盟被迫限縮太陽能面板的保護措施,最後使中國取得太陽能產業主導地位。」
曾任拜登政府貿易代表署、總法律顧問的佩許接受法國媒體專訪時分析,電動車是中國全力扶植的戰略性產業,而歐盟內部對是否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其實意見分歧,像德國就反對加稅,全力推動的反而是法國。

也因此,對歐盟內部氛圍瞭若指掌的中國很清楚該把政治壓力擺在哪裡;相較之下,曾在太陽能、鋼鐵等領域吃過虧的美國與加拿大,這次在電動車議題上早早就設下了防線。
佩許表示,「值得注意的是,美國和加拿大這次定的關稅水準更高100%,我認為正是這麼高的關稅,才能真正保障並推動市場上的公平競爭。」
歐盟領袖將於7月底訪問北京舉行建交50週年峰會,貿易勢必將是焦點議題。而這場關稅交鋒,也讓白蘭地、電動車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產業被綁在一起,凸顯全球貿易戰盤根錯節,誰能洞察全局才有機會在博弈中站穩腳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