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教宗選「良」作為尊號 背後藏使命並呼應時局
梵蒂岡首席助祭曼貝蒂樞機5月8日說:「神聖羅馬教會的普瑞弗斯特樞機,他將選擇良十四世作為名號。」
梵蒂岡教廷選出新教宗,全球14億天主教徒歡欣鼓舞。新教宗選擇「良」作為尊號,是史上第14位選擇這個名號的教宗。雖然教宗可以自由選擇名號,但這其實是大學問。除了要考慮以誰作為榜樣,還必須思考名字的象徵、如何回應世界局勢與教會傳統等等,有一定的取名邏輯。
教宗本人表示,選擇這個名字是希望效法上一位選用這個名號的教宗,十九世紀的良十三世。
新任教宗良十四世說:「選擇這個名字有很多原因,但主要是因為良十三世教宗在通諭《新事物》(Rerum Novarum)中,談到了工業革命中的社會問題。」
良十三世在位期間正值工業革命時代,許多工人的勞動條件相當惡劣,他就特別關注受到剝削的勞工。更重要的是,在梵蒂岡教廷影響力消退的時候,他確立了教宗在社會與道德議題上的影響力,奠定教廷在現代世界的地位。
而前任教宗方濟各的名號同樣暗藏玄機,他的靈感得自中世紀的傳奇修道士,亞西西的聖方濟各。這位修士以安貧守道、愛好和平,而且能和鳥類溝通而聞名。選擇這個名字,則象徵教宗一生堅持和窮人與難民站在一起,並且關注環境議題。
牛津大學教會史學者帕騰頓表示,「方濟各選了個很不尋常的名字,他是1000多年來首次選用這個名字的教宗,當時沒有其他人用過。」
再前一任的本篤十六世,名號則有團結世界、帶來和平等意涵,也是一個相對傳統的名字。在教會史上200多位教宗當中,最常用的名號是出現23次的「若望」(Giovanni),隨後則是「本篤」(Benedictus)和「額我略」(Gregorius),各出現16次。
而良十四世獲選教宗的時機,適逢和工業革命一樣快速變動的時代,他要如何關注社會議題,讓教會持續發揮影響力,也受到外界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