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日本初島火車站以3D水泥列印 7天內建完還省一半成本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日本偏遠的初島火車站使用量低而且距離市區較遠,維修不易。JR西日本因此採用實驗性的3D水泥列印工法,7天完成車站的屋頂、牆面建造,最後花6小時的時間拆除舊站跟組裝新站。節省了人力跟費用還減少碳足跡。

從拆除舊站到組裝新站,只花了一個晚上、不到6個小時就完成。會選在這個時間點作業,因為正好是末班車到隔日首班車的間隔,完全不影響火車站的正常運作。

這裡是日本和歌山縣有田市的初島車站,它不是以水泥磚牆蓋的,而是全球第一座的3D列印火車站。

由於初島站處於西部偏遠農村,每天的載客量也只有500名左名,人流不多,因此所需的建築空間也不大。JR西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決定以實驗性的建設工法,讓蓋房子就像樂高積木一樣,一項一項組裝起來,除了速度快,就連施工成本也只要傳統混凝土工法的一半。

小小的初島車站只有3坪大,3D列印的方式就像擠鮮奶油一樣,將水泥一層一層往上塗,堆出高牆後,再把鋼筋跟混凝土灌到結構裡去,讓這棟建築物也能夠擁有跟鋼筋混凝土相近的耐震效果。而在組裝之前,打地基和建築物的外部建設的3D列印,也只花了7天的時間。

JR西日本旅客鐵道株式會社說,初島站的工作人員不多,如果按照傳統的建築方式,恐怕是一筆不小的經費,而且初島離市區稍遠,若發現有需要維修的部分,也不能馬上就解決。因此以3D列印將建築構建模組化,再到原地組裝,它的優勢是還能節省人力,非常適合在偏鄉或是小型車站的重建工程。

此外,在法國郊區也有一棟兩層樓的建築物採用3D列印打造而成,專家說它的好處還包括減少碳足跡。而且如果這樣的造房方法可行,讓成本減少30%,未來就可以提供給中低收入家庭,讓他們也買得起房或是平價出租。

3D列印房屋專案總監諾維莉亞表示,「與傳統技術相比,以3D列印的方式蓋房子,總工期約節省了3個月,這意義非凡,意味著可以提早交屋,租金也可以提早拿到,從中獲得經濟效益。」

業者說,以傳統建築工法建設一間工廠,需要1千到2千萬美元,約台幣3.2億到6.5億元,以這樣的預算來說,可以在未來的25年內打造500間3D列印房屋,同時也解決了勞工階層房屋短缺的問題。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