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城老街「陳春記商號」拉封鎖線 文史人士盼公部門助修復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宜蘭頭城老街上的陳春記商號近期被民眾發現拉起黃色封鎖線,並貼處公告指出木梁已朽,隨時可能倒塌淪為危樓。這棟建築據文史工作者調查已超過百年歷史,紅磚拱門的特色店屋外型更是老街地標,但因不具文資身分,如果倒塌恐無法修復。
建築外型是紅磚連續拱門是1920年代台灣的建築特色,富有古味,這是宜蘭頭城老街上的陳春記商號以及源合成商號,據文史工作者調查建築都已超過百年歷史,但近期陳春記商號卻被圍起黃色封鎖線,並貼出公告指出木梁已朽,隨時可能倒塌。
宜蘭縣民陳先生認為,「也不要說全部改變很多,就是稍微改變一下,恢復它原狀就好。」
宜蘭縣民張小姐表示,「如果真的倒了、不見了,可能真的有一點可惜。」
百年建築面臨倒塌風險,民眾認為如果真的消失會很可惜,但這些紅磚建築都屬於私人財產,至今還沒有文資身分,要保存很困難。
有文史工作者指出,歷史建築和景觀屬於公共財,公部門應該投入經費協助修復。
文史工作者林正芳說明,「文化資產的修復,那個是很專業的事情,也不宜完全由民間自己去動手處理。」
陳春記商號位在頭城老街最南端,因造型特殊,和源合成商號都是老街上的地標。文史工作者表示如果真的倒塌,恐失去頭城老街重要的文化記憶;縣政府文化局表示,因建築沒有文資身分,只能先去詢問所有權人是否需要協助。
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文資科長呂妍瑾回應,「了解一下所有權人這邊是不是需要一些什麼協助。」
文化局表示,經詢問所有權人表示,拉封鎖線是因為木梁遭白蟻啃蝕,為避免民眾進入後被木屑影響,目前所有權人也沒有提出要爭取建築登錄文資身分的意願;文史工作者則批評,如此重要的百年建築至今沒有文資身分,以公部門資源投入保存是文化局的失職。
洪詩宸/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