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台灣兒少活動量「不及格」 升學壓力、過度用3C成主因
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國立台體大與中興大學研究團隊,調查近5年全國兒童及青少年身體活動情況,發現台灣兒少身體活動量過低,與國際評比為不及格等級。學者認為,升學壓力大、過度使用3C,都導致兒少活動量長期不足。

小朋友在運動場上蹦蹦跳跳,但這樣運動量真的夠嗎?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和中興大學的研究團隊,從2017年到2021年收集全國5至17歲的兒少身體活動資料,以11個評估指標分析比對,在全球兒童健康聯盟第2次發表台灣兒少身體活動報告書,發現台灣兒少的身體活動量與國際評比呈現不及格的F級。

國立中興大學運健所特聘教授巫錦霖指出,「在全球57個參與評估的國家裡面,有10個國家跟我們一樣,但亞洲地區特別嚴重,包含台灣共有5個國家是F級。」

這項評比結果和上一次發表的結果相同都是F級,顯示台灣兒少身體活動量有待提升。報告中也指出,活動量最高是國小,其次國中,最低則是高中,顯示與課業和升學壓力有關係。

國立台體大副校長張振崗說,「不管是屈服學校壓力,或其他學業、課業壓力等等,到了國中以上,身體活動量就是大幅度下降。」

學者表示,活動量低也和3C用品盛行及家長觀念保守等因素有關,導致年齡越大靜態活動越多,有家長則認為這也和教育環境有關。

家長指出,「如果是戶外的話,其實都還是要等假日家長自己帶」、「受傷了,老師就有問題了,家長就會找老師,老師要保護自己,就會減少讓孩子活動。」

醫師也表示,活動量過低對於心肺功能有影響,也會增加慢性病風險;學者建議,要提升活動量並非僅在學校體育課,把握平常時間,並持之以恆相當重要。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