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最低工資法》三讀通過 違法業主最高可罰150萬

延宕多年的《最低工資法》終於三讀通過。由於朝野對部分條文無共識,今(12)日立法院進行逐條表決,民進黨甲級動員,讓政院版條文全數通過。新法明定,工資低於法定標準的業主將被開罰2萬至100萬元,還能加重罰鍰至150萬元,並公告違法事業單位名稱、負責人姓名等資料。

勞動部於2018年11月公告《最低工資法》草案,法案延宕多年後,政院版草案在今(2023)年9月21日拍板送入立院審議。

雖然各黨團對立法方向有共識,但在參採指標、研究小組報告公開時間、審議會中勞資學三方委員比例、違法者是否不得參與政府採購等條文並無共識,今(12)日立法院對4條文進行逐項表決,民進黨甲級動員,政院版本全數勝出,《最低工資法》三讀通過。

為什麼要訂定《最低工資法》?

9月28日勞動部宣布2024年基本工資漲至月薪2萬7470元、時薪183元。

基本工資雖然連8年調漲,但作為依循法源的《基本工資審議辦法》屬於《勞基法》下的子法,僅屬法規命令位階,將最低工資相關規範提升至專法層級,有助保障勞工權益。

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指出,「《最低工資法》將審議參採的指標入法,保障勞工及其家庭生活的最低生活水準。」

《最低工資法》會帶來哪些影響?

每年第3季召開審議會

根據三讀條文,中央機關會組成研究小組,於每年4月提出最低工資實施後,對經濟及就業狀況之影響報告及調整建議,組成人員包含中央主管機關、國家發展委員會、經濟部、財政部及行政院主計總處各指派1人,與6學者專家。

每年第3季也將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,由勞動部長擔任召集人,召集1經濟部代表、1國家發展委員會代表、7勞方代表、7資方代表、4專家學者組成,並依照CPI與10項指標進行參採。審議會結束後,須於30日內公開會議紀錄與資料。

《最低工資法》審議委員會

審議指標

應參採指標:CPI

得參採指標:

  • 勞動生產力指數年增率
  • 國民所得及平均每人所得
  • 勞工平均薪資年增率
  • 國家經濟發展狀況
  • 家庭收支狀況
  • 最低生活費
  • 各業勞工工資
  • 民生物價及生產者物價變動狀況
  • 國內生產毛額及成本構成的分配比率
  • 各業產業發展及就業狀況

研究小組

會前提供報告與建議

審議會後公布報告

審議會委員

勞動部長擔任召集人

政府代表2人

勞方代表7人

資方代表7人

專家學者4人

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說明,「審議的過程不會有公式,但是所有需要參採的指標都會列進來。」

經行政院核定的最低工資,若非例外將於次年1月1日實施,若行政院不予核定,中央主管機關應於30日內,再召開審議會進行審議。

低於法定工資最高可處150萬元罰鍰

若勞雇協定工資低於最低工資,將由地方主管機關開罰2萬至100萬元,並依事業單位規模、違反人數或違反情節,加重罰鍰最高至二分之一,即150萬元;並公告違法事業單位名稱、負責人姓名、罰鍰金額等資料。

此外在野黨團希望新增之「違反《最低工資法》的廠商不得參與政府採購」條文,最終不予採納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