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王時代照明雕飾品 宮燈造型多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過完年,緊接著元宵節就要到了。每到元宵,大家總是把目光集中在花燈上面,不過,傳統的宮燈,有花燈之母的稱號,在台灣,會做宮燈的師父不多,所以要看到宮燈藝術很難,現在就透過鏡頭,帶您來欣賞,宮燈之美。
淡黃色的光芒,就從美麗的絹布中透出,散發出一股傳統,低調卻又帶點奢華的幽靜。
宮燈師傅游金養
透過光線出來變成那個紗網
再來晚上的時候
我們雕刻有鏤孔
鏤孔裡面有造型
這個透出來的光芒會形外有形
起源於古帝王時代的宮燈,是中國流傳過來的特有手工藝品,放置於宮殿高堂之上,作為照明的雕飾品,各種不同造型的宮燈,有的雍容華貴,有的氣勢非凡,也有的精巧討喜,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吉祥寓意。
老師傅聚精會神一刀一劃的刻出宮燈的圖樣,要呈現出完美的手工宮燈,每一個流程都必須嚴謹,絲毫不能有差錯。
宮燈師傅游金養
一塊木頭是從一個人的想像藝術
一個設計一個構圖
然後再取材木頭
用什麼木頭來用在哪裡比較適當
從小就對木雕工藝有興趣的游金養,十多歲時就拜師浙江名師金邦春,學習製作宮燈,精湛的技術,讓他20歲的年紀,就被欽點替故總統蔣介石打造宮燈。
宮燈師傅游金養
用浙江話講這個小皮賽(小不點)
你怎麼不帶師傅來
怎麼帶這個年輕人
總統就拿這宮燈起來看
比一下笑一笑
這小皮賽也會做這樣的宮燈
從前只要有喜慶就會張燈結綵,讓宮燈融入成為生活的一部份,不過,面臨了現代化低成本塑膠宮燈引進的衝擊,也讓宮燈越來越少人重視。但是游金養仍堅持手工製作
宮燈師傅
游金養
這個傳統也慢慢斷層消失啦
愛藝術的人沒辦法挽留這個東西
游金養感慨,也抱著希望,期待宮燈文化能繼續傳承下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