鯨鯊列瀕危物種 印尼在背鰭植追蹤器助保育
巨大的鯨鯊游過攝影人員身邊,身上的斑點襯著海水的顏色,姿態顯得悠然自得。受到數十年來過度撈捕影響,全球鯨鯊數量只剩下不到20萬頭,列為瀕危動物。
為了保育鯨鯊,印尼的國家生態保護協會,就有海洋生物學家,近年來不斷在鯨鯊背鰭上植入衛星追蹤器,觀察鯨鯊生態。
印尼國家生態保護協會執行長伊爾瑪迪亞妮表示,「我們監測的鯨鯊越多,能獲得的資訊越多,就越了解這些物種。鯨鯊在印尼的數量很難估計推算,因為暫時還沒有科學研究,去蒐集印尼國內所有鯨鯊訊息。」

為了讓鯨鯊植入衛星追蹤器,生物學家們會用魚、蝦,以及浮游生物當作誘餌,吸引鯨鯊接近後,困住鯨鯊並放置追蹤器。
不過受限於研究經費不足,加上衛星追蹤器的平均成本高達6500美元,生物學家們還一度發起募款,號召大眾協助保育、追蹤鯨鯊。只是,在背鰭植入追蹤器,讓外界擔心是否會傷害鯨鯊,生物學家研究後發現,根本不會。
印尼國家生態保護協會項目經理賀瓦塔指出,「我們在標記過程中間與之前,會對鯨鯊的血液做化學反應測試,比較其中兩種反應後,沒顯示出鯨鯊感受到任何壓力。」

有一張寬闊大嘴的鯨鯊,沒有牙齒,平時以過濾方式進食,平均一天能吞下20多公斤食物。
由於鯨鯊喜歡在溫暖海域生活,身為全球最大群島國家的印尼,有不少觀賞鯨鯊的熱門景點。其中一個景點,就在薩利赫灣,約有106頭鯨鯊,但目前只有25頭鯨鯊身上植入追蹤器。
另外,在西巴布亞省周圍的海域中,預計有230多頭鯨鯊,其中能追蹤的鯨鯊行蹤,只有約53頭。
目前從追蹤紀錄中,能看出鯨鯊的遷徙路徑,是在印度洋的薩利赫灣,到馬爾地夫,以及印尼極樂鳥灣到澳洲的聖誕島之間。

伊爾瑪迪亞妮提及,「所以我們很難從這些數據中,推估鯨鯊在印尼的真正數量,這是我們需要共同努力的關鍵工作之一,就是確認野外還剩下多少物種。」
不過,在追蹤的過程中,追蹤器只能在淺水海域探測,如果鯨鯊深入到海底2千公尺以上,特別是在長途遷徙時,就難以再追蹤。因此協會也需要政府與大量資金的支持,才能擴大保育行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