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韓助婦女二度就業緩解缺工 職場環境仍待改善

全球缺工潮嚴重影響各行各業,南韓近來努力協助婦女二度就業來彌補勞動缺口,同時放寬外籍勞工申請限制,期望引進更多藍領工人和家庭幫傭。但當地傳統社會價值觀,仍讓勞動市場聘僱趨於保守,勞權和歧視行為仍待改善。

仔細翻看課本,全神貫注聽講,教室裡清一色中年女性,為了盡快重回職場,她們積極參加職訓課程,培養必要技能。

二度就業婦女丕珍媛表示,「我初入職場的時候,大多數的事情都是人工作業,但現在卻都是由電腦完成。」

長期與職場脫節,二度就業的難度並不低。南韓女性就業率呈現M型曲線,女性通常在30多歲就離開職場,2019年數據指出,女性平均中斷職涯7.9年,2022年已來到8.9年。不過,這並不代表她們不想重回勞動市場。

丕珍媛說:「我想在變得更老之前為社會做出點貢獻,並獲得一些成就感。」

職訓中心提供多樣的實用課程,像是網路行銷,或是保母及咖啡師證照班,不少學員確實在結業後獲得一技之長,有人在兼顧家庭的同時,賺取額外收入,有人則成功創業。

阿里郎電視台記者李秀珍報導,「創業並非婦女二度就業唯一的選擇,有些產業面臨嚴重缺工,像是科學研究領域。」

手中操作著實驗機器,一點都不生疏,目前在首爾大學擔任資深研究員的楊小姐,就是在科研單位二度就業的成功案例。但專家仍指出,科研領域缺工依然嚴重,需要有更多像楊小姐這樣的專業女性返回勞動市場。

南韓性別與科技研究中心理事長文愛利指出,「到了2028年,會有4萬7千多個科研職位缺口,但現在卻有19萬相關領域的女性,面臨職涯中斷。」

各行各業缺工是南韓當前一大難題,除了協助婦女二度就業,鼓勵退休人士重回職場,南韓政府也放寬對外籍勞工的限制,例如技術工人簽證配額,就從去(2022)年的2千名加開到今年3萬名,希望能補足藍領工作缺口。

此外,最新專案也預計引進更多外籍家庭幫傭,要減輕雙薪家庭的育兒及照顧負擔。

自由媒體工作者權昭娥報導,「南韓勞動部上週宣布,這些幫傭會在首都首爾進行家務協助工作,但僅適用於20到40多歲、有小孩或孩子即將誕生的夫妻或單身人士,像是雙薪家庭、單親父母或妊娠期間的婦女。」

(圖/美聯社)

不過,儘管南韓政府積極調整勞動政策,當地特殊的文化和價值觀卻可能導致衝突,企業普遍不願意聘僱年長者,職場環境對婦女不友善,外籍勞工則容易遭歧視,難以融入南韓社會。

慶熙大學法律系教授宋世連提及,「多數與勞動有關的議題,可能涉及違反人權,尤其是外籍幫傭的工作場域,有文化上的做法和系統差異,許多輿論,特別是來自人權組織,就質疑我們是否有完善的系統和條款,來順利規範這一類型的工作。」

從專業技術人士到低技術勞工,全球缺工潮,各國都在搶人才。南韓勢必得打造更友善的勞動環境,才有辦法留得住人,留下經濟發展重要命脈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