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(圖/美聯社)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7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,從6月持平轉降。除了CPI下降,房地產危機、青年失業率、進出口減少等情勢,都暗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,在疫情後經濟恢復速度恐不如預期。

中國國家統計局今(9)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,比去(2022)年同期下降0.3%,是自2021年2月以來再度呈現負成長,代表中國陷入通貨緊縮。

BBC報導指出,中國目前正在面臨房地產市場、青年失業率創新高、疲軟的進出口等經濟挑戰。

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,大多數國家都出現消費熱潮。但中國情況卻非如此,需求並未提升,消費價格處於通貨緊縮邊緣,製造商的出口價格不斷下滑。

西班牙經濟教授艾希亞.加西亞.埃雷羅(Alicia Garcia-Herrero)表示,消費者物價指數負成長表明中國內需求下降,將使債務更加沈重。

不僅如此,房地產開發商恆大公布最新財務報表顯示,過去2年共虧損人民幣8120億元;房地產集團碧桂園8日也證實,未及時支付債券的人民幣16.1億元利息,中國恐面臨嚴峻的房地產崩盤危機。

中國長期通貨緊縮致使物價持續下探,企業利潤減少,影響企業投資與生產意願。中國官方公布5月份青年失業率來到20%,創下歷史新高,加上今年預計將有高達1158萬名畢業生將投入就業市場,恐讓當前青年高失業率狀態雪上加霜。

7月份貿易數據中,中國在進出口貿易表現在7月份也呈現大幅下降,與去年同期相比,出口下降14.5%,進口降低12.4%,無論進出口降幅皆超過市場預期,更是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時以來最大的降幅。

雖然各界對中國經濟狀況持悲觀看法,但中國政府卻依舊表現出穩定與樂觀的態度。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立娟解釋,CPI的降低是階段性結果,隨著經濟恢復趨於穩定,市場需求與供需關係持續改善,後續CPI有望回升。
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