肯亞保育野生動物牲畜遭掠食 專家籲富國贊助經費
施慧中/編譯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非洲野生動物多元豐富,是生態旅遊熱門去處。但保育獅子、獵豹等掠食性動物常與地方農牧業衝突,最窮苦的農民承受牲畜被咬死,血本無歸的重傷害。澳洲的研究就呼籲,富裕國家與企業相助,保育重擔不能丟給貧窮的國家概括承受。
肯亞的奈洛比國家公園裡,獅子、黑犀牛、羚羊等野生動物生態迷人,是重要觀光資產,但隨著人口增長,保護區外人與動物的衝突也在增加。畜牧業的農民受害最深,牲口是他們養家活口唯一的收入來源,一旦被掠食動物咬死就是重傷害,因為補償制度形同虛設。

農民娜莎指出,「獅子是個大問題,牠們會在晚上咬死我們的牛,肯亞野生動物服務機構通常會記錄我們的損失,但是要等很多年才能領到補償,所以我們也不通報攻擊事件了,就讓獅子吃掉我們的牲畜。」
保育人士馬斯卡爾提及,「肯亞野生動物服務機構不像西方世界有充裕資金可用,若你有20隻羊被鬣犬吃,你能等上5、6年領取補償嗎?」

澳洲昆士蘭大學與葛瑞菲斯大學發表的研究顯示,雖然全世界都信誓旦旦要保護瀕危物種,但並沒有為此付出足夠的代價,以至於肯亞這類肉食性動物野生最多卻最貧窮的非洲國家,承擔了最大的保育責任與經濟負擔。
專家評估18種肉食野生動物所棲息的133個國家,假設各地農民都失去一頭250公斤的牛隻,肯亞農民受到的衝擊遠大於美國或瑞典挪威,經濟脆弱性高出8倍。
保護生物學家布拉奇考斯基提及,「我們要呼籲全球領導人和西方經濟體 以及企業機構,加緊匯集所需的資金,不但要拯救迷人的肉食動物,還要拯救與它們一起生活的社區,以及最受衝擊的人的生計。」

保育機構每年花數千萬美元用在保育非洲的獅群,但距離實際需要的10億美元經費遠遠不足,專家呼籲設立專門基金會,不但保護野生動物也照顧棲地周邊民眾,提供相應補償才能長久永續,而這些都需要國際性的資金與規劃確保財源穩定,否則獅子就算不被盜獵,也會被走投無路的農民設法殺害。
馬斯卡爾表示,「唯一能阻止猛獸攻擊的方法不是裝設嚇阻系統,就是殺死牠們,後者在許多情況下是最簡單的,雖然法令有各種保護規範,但偷偷毒殺埋屍誰又會知道。」
陳宥蓁/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