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電強勢圈地 台南七股返鄉養魚青年:充滿無力感
溫正衡/台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政府為2025非核家園目標推展綠能,台南七股地面型太陽光電、漁電共生已有1148公頃,佔七股土地的十分之一,大批的光電進場,讓許多返鄉養魚的年輕人充滿無力感,當地里長也說,七股區提供的光電土地已經太多了,應該總量管制。
大太陽下,台南七股返鄉養魚的年輕人,走進魚塭中正準備工作,近年來政府極力推展綠能,讓返鄉青年對於漁電共生政策,充滿無力感。
台南七股漁民表示,「就是沒有辦法去承租到魚塭,辛苦是辛苦,可是這種東西一定要去傳承,會有無力感跟不確定的因素。」也有漁民說,「其實現在的漁電共生,都是政府剛推出的,他沒有做一個3年或5年,一個正式的標準方式來給漁民,有一個信心的標準答案。」
原本承租土地一公頃約3、4萬,但地主承租給光電業者則是30、40萬,而七股漁業養殖面積超過4000公頃,其中有高達7成都是承租戶,這也壓縮返鄉從事漁業養殖的年輕人意願,當地里長更呼籲,七股已經提供夠多的土地給光電了,政府應該總量管制。
台南七股區三股里長黃先立表示,「(設置光電)已經有1148公頃,那這個已經佔了我們七股區這個行政區,11000公頃的十分之一了,所以地方也很想希望說,是不是政府可以引導這些光電業者,到其他的行政區去做這個綠電,分散這個能源這樣子。」
對此,南市經發局回應,漁電共生專區劃設以意願、生存、生態三優先為原則,促進養殖及綠能產業共榮發展,也規範綠能業者進場,還須取得地主與養殖戶雙重同意,且不具養殖專業的綠能業者,還須尋求相關技術及人力以維持20年期間整體運作,藉此提供更多在地就業機會,透過契約簽訂租賃關係相對明確穩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