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堅持清零 WHO:無法持久、建議改變

多數國家在疫情高峰過後,決定與病毒共存並陸續解封,但是中國依然堅持動態清零,也因為配套不足,在上海引發各種封城亂象,導致民眾強烈不滿。世衛秘書長譚德塞,罕見批評中國清零策略無法持久,呼籲改變防疫政策。

北京地鐵站大門深鎖,街頭空蕩蕩人煙稀少,中國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再升級,北京從這個月開始地鐵路線陸續停駛,累計已經有13條路線、70多個地鐵站封閉。

北京居民說,「感覺影響還是很大,各方面的出行,包括公共交通、飲食。」

而上海星期二則是突然關閉了最後兩條仍在行駛的地鐵線,等於全面停駛。而且部分地區進入所謂靜默期,即使持有出入許可證的居民也不能離開住宅區,只能透過線上採買糧食物資。目前上海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降到3千例左右,北京則為每天數十例,疫情已經明顯趨緩,但是封控手段並沒有放寬,在資訊不公開不透明的情況下,再度引發民怨。

封控期間甚至曾經發生警方強制徵收民宅、收治病人,與居民爆發衝突。而過度嚴苛的清零措施,也引發世衛的批評。世衛祕書長譚德塞指出,「當我們談到新冠清零策略時,考量到現在病毒的習性以及我們所預期的未來,我們不認為這是可以持久進行的措施」。

譚德塞表示,已經與中國專家討論過相關問題,呼籲北京當局改變策略,建議制定防疫措施時,必須同時考量對社會的衝擊,並尊重人權。

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認為,「我們希望有關人士能夠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疫情防控政策,能夠更多地了解事實,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。」但是中國方面反批外界看法不客觀,堅持動態清零是最有效的防疫策略,目前無意改變相關政策。

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