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 4組團隊提設計概念
黃子杰 陳信隆/台北報導
發布時間:
更新時間:
中正紀念堂轉型已討論多年,促轉會下個月就要任期屆滿,今(29)日舉辦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展,發布4組設計團隊的轉型提案,促轉會認為中正紀念堂應轉型「民主歷史記憶館」,受難者家屬對於轉型,最大的訴求就是移除銅像。
設計團隊解說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方向,置入多座的山造景,引入兒童遊戲場、食農教育場等設施,讓園區成為更加開放的空間。促轉會在5月任期屆滿前,舉辦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展,共有4組設計團隊提出轉型構想,促轉會認為中正紀念堂應轉型「民主歷史記憶館」,作為反省威權的歷史教材,而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最大訴求就是移除銅像。
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榮譽理事長蔡寬裕表示,「銅體移走,即便以後這個政黨輪替,常態之下,不斷變成,如果把銅體移走的話這個一勞永逸。」
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指出,「這個記憶館,我們希望它是可以銘記台灣還有國際,從不民主走到民主的歷史經驗。」
要讓全台最具威權象徵的中正紀念堂轉型,4組設計團隊絞盡腦汁,包括以羞愧的良心為主軸,透過種植大面積森林,改變銅像擺設,又或者把轉型焦點聚焦年輕世代的需求,打造創音工作坊,這些構想共同點都是去除威權軸線,打造符合全民的公共空間。
設計參展團隊陳宣誠表示,「把這個銅像移走之後,讓這個空間變成是一個剛剛講的文化藝術空間,除了銅體之外,還有山裡面的空間,都是文化藝術的空間。」
不過,立委認為中正紀念堂轉型的步伐緩慢,各種方案目前都是空談,沒有具體執行,對此,促轉會回應,中正紀念堂轉型是馬拉接力,任期屆滿後,建議交棒給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,確立轉型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