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隔新規明上路 未來聚焦輕重分流與居家照護

國內新冠本土疫情持續攀升,為防止醫療量能吃緊,行政院同意要將居隔天數改為3+4,也就是3天居家隔離,第4天起快篩陰性後就可出門,從明天開始實施。

現行的居家隔離人數可望放寬了,因為國內新冠本土疫情持續攀升,為防止醫療量能吃緊,行政院同意要放寬居隔天數,但是否會增加社區風險,民眾有不同的看法。

民眾說:「(可以接受居隔)應該3天左右,現在(染疫症狀)比較輕了,我是認為會變成流感型這樣子。」、「心裡還是會怕,萬一怕會再隔離,或者又自己身體又變化。」、「(縮短居隔)我個人是覺得還好,因為都有打,大部分都有打疫苗,所以應該有一定的抵抗力。」

目前國內的檢疫規定是10天居隔,期滿後7天自主健康管理,從4月26日起將變成3天居家隔離,第4天起快篩陰性後就可出門,但必須全程戴口罩、不能在餐廳內用、不能參加大型活動,另外也將匡列範圍縮小為確診者的同住親友、同班同學,以及辦公室九宮格範圍內同事。

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,「昨天指揮中心有一個案,在我主持的疫情會議上報告,我同意往這方向來走,不過還是來請所有國人同胞,要戴口罩、勤洗手。」

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指出,「目前因為疫情還在上升段,整個疫情還沒有穩定,所以這個時候用這個措施,其實是有可能會增加社區感染的風險。」

指揮中心表示,經與各縣市首長級專家會議的討論,居隔「前3天」需待在家中以1人1室為原則,不得外出。有症狀或居隔期滿當日進行快篩,陰性後可轉為4天自主防疫。另外4天自主防疫期間也不可上學、也將簡化重點疫調。

指揮官陳時中說明,「國際的一個研究裡面,3天的潛伏期大概所有的研究都是潛伏期大概2.9到3.1(天),那你這樣子的時候,大部分在第3天或者在第4天他要開始出門的時候做快篩,基本上發病的比例被驗出來的可能性已經超過8成,相對的又加上後續的每天都驗,其實會避免往外傳播的可能性增高。」

陳時中表示,未來的疫情可能規模會越來越大,專家們認為現階段防疫一次全部放太鬆,疫情恐成長過快,將增加社會壓力,重點疫調部分未來電子表單能夠自動化,整體工作會減輕許多,但不代表衛生單位工作就減輕了,接下來要把人力轉移到就醫面,對於輕重分流、居家照護要投入更多心力。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