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地之聲在人間 公視新聞獨家深入烏克蘭
看著同胞冰冷的屍體,布查鎮的居民難過不已,部分部位還露出在黑色屍袋外,曝屍荒野,俄軍暴行讓教堂聖地成了亂葬崗。烏克蘭布查鎮居民說:「為什麼,為什麼,我們只是平民,什麼也沒做,我們只是住在這裡,就只是住在這裡。我的同袍與摯愛倒下了。」
坦克裝甲車被燒得面目全非,地上還留有未爆彈,放眼所見,遍地殘破如同末日降臨。
獨立攝影記者Daniel Ceng與公視新聞合作紀錄拍攝,過去一個多月,跟著烏軍防禦部隊進入布查、伊爾平與博羅江卡等多處遭攻擊的城鎮。戰事即將屆滿兩個月,他站在基輔重要地標獨立廣場前,述說著他的親身觀察。
Daniel SYC說:「在幾週之前,這個城市空的像一座死城,沒有人在街上走路,有很多的商店都關門,除了一些必要的店,那個是情況最艱困的時候 。」
我記得我在基輔市中心的住宅區工作,那個地方在我抵達幾天前才被轟炸過。當時突然有俄軍轟炸,我感受到一個很強烈的震動,在我前方不遠處還有爆炸聲響,這些是我經歷過很可怕的時刻,後來我知道,引爆點離我只有600到700公尺遠。
除了目睹無情的屠殺,Daniel跟隨人道救援組織進入布查鎮區採訪,但這裡物資匱乏,只夠分配給長者一條麵包一瓶牛奶
Daniel SYC說:「那是布查當地的真實狀況,在我抵達的時候,看到很多人需要食物。這裡的人們承受很多戰爭的後果,因為很多的通道、道路都被摧毀,車輛很難進入去發送食物和物資。」
風雪停歇,但基輔仍處於警戒狀態,視訊連線也因為突然響起的警報,被迫中斷。Daniel SYC說:「聽,空襲警報正在響,警報的頻率在幾週開始減少,你可以聽到,在和平談話之後,俄軍撤離之後,在一兩週之前,空襲警報的頻率確實是減少的,但還是有一些,一天大概會響3到4次警報,這是人們已經習慣的事情。」
儘管基輔市民盼能回歸正常生活,但戰事如同春寒陡峭,緊張和憂慮的氣氛並未減卻。Daniel SYC說:「戰爭何時會結束我們無跡可尋,事實上這裡的情勢很緊張 。根據當地人的說法,普遍的想法是,他們對於烏克蘭軍隊有信心,也對他們自己有信心,去回擊俄軍的入侵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