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京奧運》東奧防疫規範細瑣待溝通 採訪工作考驗多

林曉慧 沈志明 / 東京奧運 採訪報導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東京奧運開幕在即,但卻有不少協助交通與相關服務的志工退出,奧組委在主媒體中心,各場館以及接駁車的站點,都派駐工作人員與志工協助。加上因應疫情,防疫規範細瑣,也增加媒體採訪的困難度。

在國際轉播中心休息區協助整備物資,來自台灣的陳宣,是東京奧組委先前到日本各大學招聘的短期工作人員。

東京奧運短期工作人員陳宣說,「奧運不太可能在台灣辦,所以說能有機會參加還是蠻不錯的這樣子,我們那一個組就是負責這些,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師的,像是簽證,然後班機、食宿等等。」

會說日文、中文和英文,媒體有問題時,陳宣的多國語言能力派上用場,而受疫情影響,提供交通與相關服務的志工陸續退出,奧組委派駐臨時人員在各場館,接駁車站點以及記者下榻旅館協助。

東京奧運短期工作人員片桐先生說明,「公車來的時候會有人要上車,就是檢查一下他們牌子有沒有TM兩個字,因為只有他們可以上車,可能公車有時候有出問題的話,就要打電話給負責的人報告一下。」

盡可能提供協助,就像上午在主媒體中心前的安檢,出現記者證怎麼掃都無法感應的情況,30分鐘內立即製作新證件。有記者認為,到目前為止服務不錯,沒碰到難題,但也有人說,要得到所需的資訊,需要花費不少時間

香港有線寬頻記者劉浩廷指出,「今天我嘗試去預訂那些場館,就是去裡面(採訪),我就傳電子郵件給一個經理,然後他就告訴我,不是我們,是OBS另外一個經理,然後OBS另外一個經理就告訴我們是第一個我發郵件的經理,所以很多這些溝通細項的問題,還沒有完全的解決。」

第一次採訪奧運的香港記者劉浩廷覺得,問題出現時,奧組委保留彈性,採別種方式對應很不錯,但很多問題確實無法立即解決,開幕在即,難免擔心之後的工作是否受影響,順利進行。

 

 

相關議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