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H直播

「普丁是戰犯!」什麼是戰爭罪?普丁是否會被起訴?

在聖彼得堡兩個促銷的馬克杯,左為史達林,右為普丁。(圖/美聯社)
發布時間: 更新時間:
前幾日俄軍在烏克蘭布查鎮的大規模屠殺震驚全球,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呼籲安理會將俄國除名,並以紐倫堡審判(Nuremberg trials)的形式對俄羅斯進行審判。美國總統拜登更直接指控俄羅斯總統普丁為「戰犯」,要求各界協力將他送上法庭受審。然而,戰犯的定罪極為困難,且需要很長的調查及審判時間,究竟何為戰爭罪?普丁是否為戰犯?他有可能遭戰爭罪起訴嗎?

「你們認為國際法已經失效了嗎?你們準備解散聯合國了嗎?」俄軍在烏克蘭布查鎮(Bucha)的大規模屠殺震驚全球,根據烏克蘭檢察長維涅迪克托瓦(Iryna Venediktova)指控,在當地發現約410具屍體,全都是平民。

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痛心疾首,5日並在聯合國安理會上警告,布查鎮並非最嚴重的,接下來可能會出現更加殘暴的罪行,呼籲安理會將俄國除名,並以紐倫堡審判(Nuremberg trials)的形式對俄羅斯進行審判。

美國總統拜登5日也向媒體重話批評普丁是戰犯,並指他過份殘暴,呼籲各界必須繼續蒐集資料、提供烏克蘭武器及物資,讓普丁最終能被送上刑事庭受審。

不過,戰犯的定罪極為困難,且需要很長的調查及審判時間。但有許多專家學者指出,光是俄軍入侵烏克蘭就足以構成戰爭罪。究竟普丁是否為戰犯?他會遭戰爭罪起訴嗎?

4月5日,俄羅斯總統普丁於莫斯科參與一場農漁業發展相關的會議。(圖/美聯社)

什麼是戰爭罪?

戰爭罪的概念最初出現在19世紀末、20世紀初,廣義的定義為違反國際人道法規,並在武裝衝突中,使平民遭受戰火傷害、被迫流離失所。

具體而言,強暴、謀殺、大規模迫害等皆被認定為「不人道的犯罪」(crimes against humanity),在1949年簽訂的《日內瓦公約》及其他相關條文協議中,也明確訂定在戰區的醫院及醫護人員應受保護、能自由進行工作;戰爭中的傷者應有權利接受治療;戰爭中的各方應確保平民安危,並禁止對基礎設施、資源發動攻擊。

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庭(ICC)於1988年通過《羅馬規約》,將攻擊平民、滅絕平民(含斷絕糧食、藥物等)、奴役、人口販運、虐待、強制懷孕、迫害等,明確列入戰爭罪的範疇中。直至2009年,共有109個國家締約,不過,俄羅斯在2016年撤回簽署該項規約。

1945年紐倫堡審判的基本法《國際軍事法庭憲章》第6條中,也針對各項犯罪進行定義,分成「反和平罪」、「通例的戰爭犯罪」、「危害人類罪」等,並指出只要是指導人、組織人、教唆人等,任何使計畫進行者,皆負有責任。

除了上述定義,在戰爭罪的範疇中,集體屠殺(genocide)被視為極嚴重的罪行,比非法殺害平民還要罪加數等,澤倫斯基也在戰事爆發期間,多次指控普丁和俄軍在烏克蘭境內犯下集體屠殺的罪行,也在訪視布查鎮時嚴厲指控俄軍進行集體屠殺、種族滅絕。

一位烏克蘭軍人在布查鎮裡,身旁有遭破壞的俄軍坦克車。(圖/美聯社)

烏克蘭境內是否存在戰爭罪?

自2月底開戰至今,烏克蘭境內已發生無數起悲劇,不論是先前在馬立波遭轟炸的婦幼醫院、藝術學校,致使平民、兒童遭受波及,更有數百萬難民流離失所,被迫離開殘破不堪的家園。

前幾日佔據全球版面的布查鎮屠殺,也被視為是俄軍犯下戰爭罪行的證據,烏克蘭官方指出,有找到大型的下葬地點,裡頭有許多手腳遭綑綁的民眾,遭射殺後被棄置此處。

過去一個多月的戰事中,也數度傳出俄軍除摧殘烏克蘭民眾家園,更強暴婦女,烏克蘭官方一份人權報告指出,俄軍會電擊烏克蘭平民的性器官、強暴、脅迫強暴、脅迫強暴受害者之家庭成員等,並以此作為折磨、懲罰及侮辱拘留者。

人權觀察組織(HRW)也針對俄軍在烏克蘭境內,可能違反戰爭罪的相關行為發表文件指出,在2月27日至3月14日期間,於切爾尼戈夫、哈爾科夫及基輔周邊地區,俄軍遭指控數度對平民強暴、草率處決,更掠奪平民財產、食物、衣服等。

3月初,國際刑事法院曾宣布將「以最快的速度」調查2013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,烏克蘭境內的戰爭罪。

根據《紐約時報》報導,國際法專家、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 (ICTY)法官權敖昆(O-Gon Kwon)表示,「俄軍在布查鎮做的一切,不論是轟炸醫院或學校,都是戰爭罪的初步證明。」

不過,即便發生無數悲劇,也得等到蒐集足夠證據、進行各式鑑定後,才能夠定罪。

4月5日,烏克蘭博羅江卡一位居民在殘破的建築瓦礫堆上,企圖找到自己的物品。(圖/美聯社)
在波蘭邊境一名搭乘接駁車的烏克蘭兒童。(圖/美聯社)

普丁遭戰爭罪起訴的可能性高嗎?

對於俄羅斯總統普丁是否會被定罪為戰犯,外界有諸多揣測,由於國際刑事法庭並無軍隊或警力,僅能仰賴國家自行交出嫌疑人到庭上受審,不過,有鑒於俄羅斯為極權國家,難指望會將普丁交到法庭上接受審判。

《衛報》指出,若有確切的證據,國際刑事庭會授權逮捕罪犯,但若戰犯本人缺席,刑事庭也無法進行審判。

倫敦大學學院教授桑德表示,「這其中存在著風險,有可能最後普丁、俄羅斯國防部長拉夫羅夫等核心人物脫罪,被判刑的只是周邊人物。」《BBC》報導也指出,要定罪一個士兵很容易,但要定罪一個發號施令的高層很難。

不過,審判並非毫無希望,權敖昆表示,即便需要10年、20年,就算到時候普丁已經卸下總統職位,他還是可能被帶回國際刑事法庭接受審判。

威廉與瑪麗學院教授茲沃布戈則提出另一種可能,由歐洲議會成立的歐洲人權法院(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)能對個人、團體及國家進行裁決,即便俄羅斯在3月已宣布退出歐洲人權公約簽署國行列,但至少歐洲人權法院能做到的,是聲明與承認俄羅斯的罪行,「僅是承認俄羅斯須罪行負責,就已經很有作用。」

至於曾在3月16日舉行的聯合國國際法院,以13票比2票裁定俄羅斯應立即停止侵略烏克蘭,但國際法院僅能針對國與國間的衝突進行裁決,個人並不在其管轄範疇,且裁決即便具備約束力,卻沒有直接執行方式。

在烏克蘭軍隊抵達遭俄軍肆虐的布查鎮後,一名婦女邊哭泣邊擁抱軍人。(圖/美聯社)

如何調查戰爭罪?證據如何蒐集?

根據英國《衛報》報導,有4種方式能蒐集戰爭罪證據,第一,由美國及其盟友、相關情報人員蒐集相關證據;第二,由烏克蘭官方發起相關罪證的蒐集,立案、建檔並進行鑑識科學;第三,由聯合國及國際NGO組織進行蒐證、提供資料;第四,由國際獨立媒體提供照片、訪談或是文件。

國際刑事庭於3月初時表示,會將俄軍2013年起引起的克里米亞危機,與現在發生的烏俄戰事一併調查。在過去20多年中,國際刑事庭致力於審判開啟大屠殺、違反人性罪行等的罪犯,且是以個人作為審判單位,但烏克蘭、俄羅斯、美國及中國皆非刑事庭成員。

即便如此,由於烏克蘭曾於2013年接受國際刑事庭的調查,本次國際刑事庭仍會介入其中,

不過,一連串的調查及審判過程可能會需要數年的時間,以前賽爾維亞總統米洛塞維奇為例,他的審判開始於2002年,但直至2006年,即將有審判結果時,他已過世。

(圖/美聯社)

歷史上著名的戰犯有誰?

1945年二戰結束之際,美國、蘇聯、英國、法國等4國於倫敦簽署戰犯協議,並通過《國際軍事法庭憲章》,於紐倫堡組成國際軍事法庭,對20多名德國納粹主要戰犯進行審判。不過,希特勒及他的2名同夥在受審前就已自殺,德軍元帥曼施坦因則於1949年遭英國軍事法庭以戰爭罪判處18年監禁,但4年後以醫療因素釋放,並成為西德政府的高級顧問。

2002年,被稱為「巴爾幹屠夫」的前賽爾維亞總統米洛塞維奇,是首位以國家元首身份遭以戰爭罪名起訴者,在定罪前,他在海牙的住處內過世。

利比亞的獨裁者格達費於2011年也遭國際刑事庭發布逮捕令,被控犯下違反人道罪行,但在同年10月受審前他就已斃命。

前蘇丹總統巴席爾也因在達佛(Darfur)衝突區犯下屠殺罪行遭刑事庭通緝,但至今,仍未被政權移轉後的政府交到刑事庭受審。

紐倫堡審判,從左向右依序為戈林、赫斯、里賓特洛甫、凱特爾,後排:鄧尼茨、雷德爾、席拉赫、紹克爾。(圖/維基共享)
您的參與,
讓公共服務更完整!
閱讀、按讚,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
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,詳見服務條款。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