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企3個月砸1億違法在台招募AI人才 竹檢起訴3人

有中國企業為了挖角台灣AI人才,被檢方查獲起訴。中國南京藍洋智能系統公司,藉由3名男子在台成立公司進行人才招募,還有晶片研發、設計等業務,同時把成果傳回中國。

原本承租在新竹竹北這棟大樓內,就是中資企業在台灣成立的公司。檢方查出,從事人工智慧晶片設計的中國南京藍洋智能系統有限公司,在台灣找了3名男子擔任公司主管,進行人才招募和晶片研發的設計業務。但卻將研發的進度和成果,回傳到位在中國的伺服器,短短3個月支付給台灣的公司1億多元。

新竹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高如應指出,「以外匯的形式,中國公司已經匯款500多萬美金,到這(掛名)台資公司來支付薪水跟房租等相關的費用,所派的3位高級幹部在台灣是以台資的名義,來規避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。」

檢方指出,這間公司以台資包裝,規避經濟部投審會審查程序。另外也有假借香港公司之名,合法設立臺灣辦事處之名,實際卻接受中資挹注,從事人才招募和研發設計,延攬台籍工程師。兩案分別被以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,被起訴及緩起訴。

中資企業挖角動作頻頻,像是中國半導體公司比特大陸在台成立智鈊、芯道這2家公司,3年內高薪挖角2百名台灣IC設計高階人才,包括台積電、聯發科、日月光等大廠都受害。

產業研究專家表示,這反映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瓶頸,人才需求量才因此大增。

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劉佩真分析,「中國目前在半導體業面臨美國卡脖子的相關問題,所以反映它未來的前景其實是比較不明的,所以相對(美國),比較沒辦法吸引國內優秀的半導體人才再往中國進行發展,反而未來必須要留意的是來自於在美國半導體業的挖角。」

劉佩真表示,以海外市場來說,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前景與能見度,相較中國比較有優勢,雖然中資企業祭出高薪挖角,但企業體質和市場前景相對不穩。而台灣地緣較近,也是世界半導體重鎮,成為挖角目標。建議國內對技術輸出,以及營業秘密等規範需要更完整,才能確保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及國家安全。

專題|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