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第5波疫情居高不下 11月大嬰兒染疫病故

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,確診數屢創新高。病故者當中甚至出現僅11個月大嬰兒和3、4歲幼童。目前香港不僅特首選舉確定延期,學生也提前放暑假,同時將實施強制全民普篩,在北京要求下,香港逐漸進入中國防疫模式。但有專家認為,香港年長人口的疫苗覆蓋率始終無法提升,導致香港現在無法與病毒共存,而中國的「動態清零」政策,對香港這樣的金融中心來說,肯定會付出慘痛代價。

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相當不樂觀,光是2月前兩個星期的確診人數,就已超過疫情兩年來的總和,加上有多名兒童甚至11個月大嬰兒染疫死亡,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這個星期宣布,幼稚園跟中小學3月提前放暑假,同時3月起將對全港750萬市民實施全民加強檢測,也就是中國防疫強調的普篩,但林鄭月娥否認北京有要求香港封城。

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,「針對我們即將實施的強制全民普篩,沒有來自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要求封城。因此我無法回答您這種相當臆測性的說法,認為北京要求我們封城,而我們也不會同意封城。」

除了3月的全民普篩,大約200名中國防疫專家已陸續抵達香港,並開始興建方艙醫院,預計將搭建1萬間病房,要將中國防疫模式複製到香港執行。而香港馬鞍山體育館內,也已搭建數十個外型像蛋捲的火眼實驗室,每個氣膜實驗室內都獨自搭建抽風系統,準備因應3月大量的普篩樣本,檢測量最多可到每天30萬次。而部分香港民眾對北京介入香港的防疫工作,似乎並不反對。

香港市民說:「港府對新冠疫情爆發的處理,簡直就像瞎子摸象,完全沒有計畫。我們市民只能遵照政府的決定,現在大陸決定來領導,我認為是好事。」

(圖/美聯社)

由於香港疫情已燒進中國,包括廣東,上海等地區,連日來新增多起香港移入個案,迫使北京當局必須出手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僅公開要求香港,把防疫當成壓倒一切的任務,原定3月27日的特首選舉,也被迫延後到5月8日。

林鄭月娥從兩年前疫情出現後就堅持絕不封城,也不進行全民普篩,希望在防疫上香港能走自己的路,但即使過去曾6度表示,全民普篩也無法實現清零目標,如今也只能向北京求助。目前來自中國相關防疫物資陸續運抵香港,北京試圖要營造出與香港共同抗疫的團結精神。

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義工聯盟主席譚錦球說:「我們現在初步第一批,建立了大概5000名左右的義工隊伍,為廣大的市民服務,作為特區政府的堅強後盾。」

香港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表示,「我非常感謝中央重視,香港特區提出的協助請求,馬不停蹄地支援我們香港。」

香港從今年1月14日爆發第五波疫情後,確診數字一路狂飆。事實上,香港疫情兩年多來,防疫政策存確實在許多矛盾,2月11日出現首宗染疫兒童死亡個案後,更引發家長憂慮,港府堅持清零政策,患者湧入醫療前線導致無法消化,混亂的分流措施也讓民怨沸騰,連安養機構爆發群聚感染。

香港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陳國誠表示,「很多病患的症狀屬於輕微,但有些很嚴重,他們全都擠到醫院來,因此醫院的工作量將會增加。沒有一家醫院有計畫。醫管局針對一旦確診數量增加,醫院要如何處理,都沒提供任何指示。」

香港大學醫學院這個星期最新估算,香港疫情可能在3月初達到每天18.3萬人確診,平均每天死亡個案在3月中可能達到100人。《紐約時報》指出,儘管香港11歲以上人口有84%都至少施打過1劑疫苗,但70歲以上的覆蓋率僅有56%,80歲以上更有超過6成連1劑都沒打,這也讓香港現在無論要執行北京的清零政策,還是與病毒共存,都無法達成。

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,「如果各位所說的是其他地區人口改變了防疫策略,那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疫苗,去涵蓋最脆弱的族群人口,香港非常遺憾,儘管有充足的疫苗,供應都沒問題,但過去1年多來,最脆弱的人口很遺憾覆蓋率都沒達成。」

但香港特殊的金融中心地位完全套用中國的防疫模式,就連香港親中派的政治人物也認為不適合。《經濟學人》2月初指出,香港沒有中國數十萬共產黨員和公職人員,以香港3萬1000名警力而言,完全不足以將750萬人關在室內。

《華爾街日報》2月下旬則表示,由於香港疫情延燒,並追隨北京的清零政策,在限聚令、疫苗通行證及可能更緊縮的防疫限制下,今年香港的經濟數字將相當黯淡,香港疫情能否在北京期待的5月初獲得控制,更是個未知數。

專題|土耳其百年震殤 「鬆餅式坍塌」為何釀禍?

相關新聞